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磁共振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女 ,37岁 ,右侧肢体无力 10d于 1999年 12月 10日就诊。既往曾有癫发作史 ,右眼青光眼病史 ,右眼已失明。查体 :右眼上睑、鼻部及右额部可见紫红色血管痣 ,略高于皮肤。无家族史 ,智力一般。CT检查示右枕叶多发钙化。MR平扫及增强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T1W ,T2 W检查 ,可见右侧颞顶枕叶脑沟增宽 ,脑回变窄 ,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示右顶枕部脑沟内及软脑膜表面大量扩张迂曲管条状的软脑膜异常血管明显强化 ,右颞侧侧脑室脉络丛异常扩大 ,厚约11mm ,三角部脉络丛约 6mm ,均明显强化 ,MRI示脑实质未见明显强化。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艰难梭菌的方法.方法以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基因3'末端高度保守重复区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同时在同一体系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相同引物分别以大肠杆菌和乳杆菌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比较二者结果.结果从艰难梭菌成功克隆了毒素A基因3'端重复区域960 bp的基因片段及毒素B基因3'端重复区域1851 bp的基因片段,不同来源的菌株出现了相同的2条电泳带,并通过测序鉴定;而对照的大肠杆菌和乳杆菌株无特异电泳带出现.结论从艰难梭菌毒素A、毒素B基因3'末端重复区域克隆的基因片段具有保守性,可以作为基因探针在临床上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直接用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此外,这些基因编码的多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并存在着膜受体结合区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基因工程蛋白质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橡皮圈套扎术在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4例术前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的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其中采用橡皮圈套扎术24例,为橡皮圈组,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穿孔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息肉,橡皮圈组无穿孔及出血发生,3 d后复查胃镜示息肉已脱落,溃疡形成。对照组有1例穿孔,5例早期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均予钛夹钳夹创面后出血停止。两组比较,早期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及穿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橡皮圈套扎治疗广基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早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部官兵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部队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12月因反酸、嗳气、胸骨后不适、腹痛、腹胀、腹泻、大便带血等不适来某部驻地医院就诊,并行胃肠镜检查的官兵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某部官兵通过胃肠镜检查确诊胃肠道疾病人数占同期门诊就诊总人数的1.74%。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明显较下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而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高低依次为胃P>十二指肠P>食管,胃部疾病中尤以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为主。上消化性溃疡中发病率最高为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结直肠息肉。结论某部官兵是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应激源,部分官兵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为更好的保障部队,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拼装适合在乳酸链球菌表达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hGM—CSF),并构建载体pNCSF。方法 根据hGM-CSF的氨基酸序列及乳酸链球菌偏好的密码子,将hGM—CSF基因外显子的全长碱基序列用DNAWORKS程序设计成16条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并且分别在第1条和第16条寡核苷酸片段上分别设计Pst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将相同终浓度的寡核苷酸混合进行PCR反应,完成hGM-CSF基因拼接,得到目的基因片段,对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拼装和扩增.产物稀释后进一步纯化扩增,在Tag酶存在的条件下对产物两末端加T,然后TA克隆于pGEM T easy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得到阳性克隆并经测序验证。然后亚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载体。结果通过PCR得到420左右目的DNA片段,获得了hGM—CSF和pNCSF阳性克隆。其DNA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运用基因拼装及克隆技术成功拼装了hGM—CSF基因及构建了载体pNCSF,为乳酸链球菌表达重组hGM—CSF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灵芝微粉动态提取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强  任华荣  何力  孙继红 《齐鲁药事》2005,24(12):747-749
本文介绍了微粉提取灵芝多聚糖的作用机理。与普通方法相比,该法具有提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提取周期缩短 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链菌的表达及其治疗价值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完成。①载体pNCSF的构建:将质粒集落刺激因子及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质粒分别加入BamH Ⅰ和Pst Ⅰ进行双酶切,并用Ap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NCSF。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GFP的构建: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同时设计上下游引物经PCR扩增增强荧光表达蛋白(EGFP),TA克隆后经测序验证,再连接于pNCSF获得重组质粒pNCSFGFP。③载体pTRCSF、pTRCSFGFP的建立:将获得的pNCSF和pNCSFGFP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以获得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结果:①载体pNCSF构建结果: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20bp的目的片段。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EGFP的构建结果:SDGFP阳性克隆产物经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775bp目的片段。pNCSFEGFP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DGFP)1495bp的目的片段。③穿梭质粒pTRCSF、pTRCSFGFP酶切鉴定结果:经Xb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约717bp、1492bp大小目的片段。结论:获得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古田县HIV/AIDS疫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1年的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全县共报告HIV/AIDS 62例,本地发现16例,外地报告46例,本地户籍占93.5%;AIDS 31例(死亡7例),HIV 31例(死亡3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性别比1∶1.2;患者以无固定职业为多(41.9%);20~49岁为高发人群(87.1%);感染途径以异性接触传播为主(74.2%),同性传播次之(9.7%);发现途径中术前检查(6例)、孕产期检查(5例)、无偿献血检查(5例)、出入境检测(5例)和性病门诊(4例)占40.3%,其他就诊占20.9%,咨询检测17.7%。结论古田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并影响到普通家庭。应根据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大监测检测力度,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学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是以现代化医学模式为基础,提供医疗治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构建军队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新型全科医学人才是军队院校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