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预注射对全身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完全随机分成4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给予不同用药。Ⅰ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Ⅱ组给予地佐辛0.05 mg/kg;Ⅲ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 ;Ⅳ组给予地佐辛0.2 mg/kg(用药量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5 ml)。记录4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3、5 min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的变化。结果4组患者MAP 和心率比较,Ⅰ组[ MAP:插管前(73±9)mmHg(1mmHg=0.133 kPa),插管后1 min(94±12)mmHg,3 min(84±8) mmHg;心率:插管前(70±10)次/min,插管后1 min(90±8)次/min,3 min(83±9)次/min],Ⅱ组[MAP:插管前(74±10) mmHg,插管后1 min(91±10)mmHg,3 min(83±10)mmHg;心率:插管前(70±8)次/min,插管后1 min(91±8)次/min,3 min(82±7)次/min]在插管前后变化较明显(P<0.05),Ⅲ组[MAP:插管前(77±8)mmHg,插管后1 min (84±6)mmHg;心率:插管前(75±11)次/min,插管后1 min(83±9)次/min]仅在插管后1 min时略有升高(P<0.05),Ⅳ组在插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相应时间点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BIS比较:Ⅰ组(插管前:48.4±1.3,插管后1 min:)、Ⅱ组(插管前:48.9±1.6,插管后1 min:51.4±2.4)BIS值在插管后1 min明显高于插管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6±11.2)mg、(92.2±10.2)mg比(138±10)mg,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45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单纯控制性降压组(降压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毕、术后24 h抽血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联合组与降压组手术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切口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联合组上述指标低于降压组(P<0.05).与对照组和降压组比较,联合组术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Fib)值偏高(P<0.05).结论 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脊柱手术的失血量和异体血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Np-κB)活性的变化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n=6)和对照组(C组,n=6),两组动物均在全麻和机械通气下开胸建立心肺转流(CPB),冠脉灌注冷晶体停搏液使心电静止,主动脉阻断120min后开放进行心脏复苏,循环稳定后停止CPB,继续观察至开放90minM组在麻醉后经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mg/kg,其余同对照组。CPB前(T0)、主动脉开放前(T1)、开放后30min(T2)、90min(T3)各时间点分别采取动脉血和右室前壁心肌组织,用^125I标记的放免试剂盒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6、IL-6、IL-8)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NF-κB P65的活性及其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动物T1、T2、T3各时点TNF-α、IL-1β、IL-6、IL-8水平和NF-κB活性均较T0显著升高(P〈0.01),并且T1、T2、T3各时点M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显示两组在T1、T2、T3各时点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且T2、T3较T1时更明显;T1、T2、T3各时点M组较C组显著减轻。结论CPB可引起心肌细胞的NF-κB活化和细胞因子显著增加,产生心肌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NF-κB的活性和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术中知晓是一种麻醉并发症,在一些国家甚至被视为医疗事故[1].咪达唑仑作用迅速,排泄快,无蓄积,不良反应少,可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具有催眠、镇静和遗忘效应[2,3].我们在麻醉前使用咪达唑仑,并与苯巴比妥钠进行比较,观察咪达唑仑对病人镇静和记忆的遗忘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例ABO血型次侧不合患儿骨髓移植后急性溶血的原因。方法 1例9岁男性患儿,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拟进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患儿血型为B型,RhD(+);供体为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RhD(+)。骨髓移植时通过外周血管输入供体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骨髓移植后d15患儿出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同时伴有低热。随即进行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LDH)和输血相容性抗体检测。结果患儿血红蛋白由d14的98.2 g/L下降到d15的83.4 g/L,随后进行性降低,d21最低降至46.8 g/L;间接胆红素由d14的9.5 mmol/L升高到d20的40 mmol/L;LDH由d14的120μ/L显著升高到d21的610μ/L。实验室结果提示患儿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d17检测时出现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结果提示患儿血清中存在抗-B,临床确诊为"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间断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和增加利妥昔单抗的剂量,随后在d22血红蛋白逐渐升高并稳定在80g/L左右,胆红素和LDH逐渐恢复正常,患儿病情稳定,最后康复出院。结论血型次侧不合的骨髓移植可引起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清中出现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为特征的临床少见的"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因此对血型次侧不合的骨髓移植后一旦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应警惕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试验,1277例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在术后2 h患者的VAS评分较单用舒芬太尼的低,且有统计学意义[WMD=-0.16,95%CI(-0.27,-0.06)];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同单用舒芬太尼组比较Ramsay镇静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在术后2 h、48 h BCS舒适度评分较单用舒芬太尼组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15,95%CI(-0.26,-0.05);WMD=0.24,95%CI(0.10,0.37)];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单用舒芬太尼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56,95%CI(1.36,4.80),P<0.05]。结论:术后PCIA将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复合能得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评价建立心肺转流(CPB)后肺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2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部分CPB组(n=8)、完全CPB组(n=8):三组动物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下经胸骨正中入路行开胸手术,对照组经动脉缓慢放血10ml/kg,同时经静脉输入液体30ml/kg进行血液稀释;部分CPB组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和心脏并行的部分CPB;完全CPB组经主动脉根部和右心房插管建立CPB,心脏停搏后行完全CPB。三组动物均行全身肝素化,全程监测血气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气道压、肺的顺应性、血液动力学改变(CVP、PCWP、CO、PVR和CI)、细胞因子、肺组织的核因子-κB、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其它相关性监测。结果三组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血气、PA-aDO2、气道压的监测和相关的反映肺损伤的检测指标表明,CPB和肺的缺血再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明显而手术创伤和麻醉则影响轻微。结论本实验模型的建立可以探讨CPB下心脏手术后肺损伤产生的机制,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其防治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κB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kB)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家犬12条,随机均分为两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和对照组(C组)。持续检测ECG、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外循环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2)、90min(T3)分别测定CV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出量(CO)、肺顺应性和动脉血气并计算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T0、主动脉开放前(T1)、T2、T3分别:(1)采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2)取适量右上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变化、细胞核内NF—KBp65亚单位的活性变化及肺病理学改变。结果 (1)两组T1、T2、T3和T0相比,NF-KB活性、TNF-α、IL-1β、IL-6、IL-8、MPO和W/D均显著增加(P〈0.01),T1、T2、T3 M组和C组相比NF—KB活性、TNF-α、IL-1β、IL-6、IL-8、MPO和W/D均显著降低(P<0.01);(2)病理学改变:T1、T2、T3和T0相比两组均出现肺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并且C组较M组改变明显;(3)血液动力学改变:MAP、CI在组内及两组之间各时点均无显著变化,T2、T3C组PVR较T0明显升高(P<0.05),而M组无显著变化;(4)肺功能:两组T2、T3较T0PA-aDO2显著增加(P<0.01),M组T2、T3较C组PA-aDO2明显降低(P<0.05);C组T2、T3肺顺应性较T0明显降低(P〈0.05),而M组无明显变化,PaCO2无明显变化。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起肺组织NF-kB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显著增加,发生肺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NF-kB的活性,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浅谈麻醉信息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实习带教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围术期麻醉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使临床教学工作更系统化、规范化,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实习学生掌握麻醉专业工作常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培训临床技能,提高了实习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使用肝素涂层的膜肺对心肺转流时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择期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涂层膜肺组(H组,n=15)和普通膜肺组(C组,n=14).术中持续监测ECG、HR、SpO2、MAP、CVP、心排血量(CO);术前、体外循环(CPB)前、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0.5、1、2、6 h时点测定IL-6、IL-8水平;术前、CPB前及主动脉开放1.5、2、6 h时点测定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期监测气道压并计算肺的顺应性.结果 2组患者在主动脉开放前、开放0.5、1、2、6 h各时点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开放前、开放0.5、1 h时点H组IL-6、IL-8较C组明显降低(P<0.05),CPB前及开放2、6 h时点H组IL-6、IL-8较C组轻度降低(P>0.05).2组开放后各时点较CPB前气道阻力轻度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组患者主动脉开放1.5、2、6 h与术前相比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1),但H组和C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肝素涂层膜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但对肺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