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使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从单纯肝脏损害上升到了动脉硬化及整个代谢紊乱的高度,故本病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脂肪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笔者提出多向调节治疗的临床思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最重要的治学思想,文章通过讲述章次公先生自身治学的众多事例,从博采众方、去其糟粕、不求偏物三个方面说明"发皇古义"是对后学承前提出的高要求,从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中西理论并存医案、中西互学培养人才、融会众学创立新知四个方面说明"融会新知"是与时俱进的治学体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反映了章次公先生对中医传承和创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在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规律。方法: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圣济总录》为底本,抽取其中治疗淋病的方药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的"临床采集"模块进行方药录入,然后运用"数据分析"功能中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药物频数、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99份处方中涉及162味中药,其中以滑石、木通、冬葵子、瞿麦、石韦、黄芩、车前子为主。支持度≥10的药对为15个;置信度≥60%的药物组合为12组;产生的新处方6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圣济总录》治疗淋证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风重症辨治体会200020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杨悦娅中风一病,其病因多与风、火、痰、虚有关,临床根据有否神志异常,有中脏腑与中经络之别。中脏腑者往往病势凶险,甚则危及生命,若能明确辨证,正确施治,是赢得转机的关键所在。中脏腑之中风又有闭与脱之分,即邪实...  相似文献   
5.
杨悦娅 《新中医》2006,38(4):86-87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学习经典要与临床相结合,《内经》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指导临床的大法。今就其中有关条文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张云鹏治喧黄疸经验丰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治宜去邪为先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盛,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腑利胆;久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祛瘀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由于医生在处方时要综合考虑到“疗疾”和“补虚”的双重性,因此膏方的中药药味要比通常的处方药味多,一般都在二三十味以上。其配方用药有很大讲究,一般要涵盖的基本原则是:  相似文献   
8.
余瀛鳌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同时又是享誉京城的临床大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博士后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创立以调气活血为主的著名的"衡法"理论,应用在妇科临证也多有效验。本文从颜老对女科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中,展现了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的特质,进一步验证"衡法"运用在女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