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因素所致的患者血小板损伤有关.其具体发病机理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免疫细胞介导的血小板凋亡等有关.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药物、疫苗、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凋亡、免疫分子等多种因素可能是ITP发生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二聚体蝎型探针技术建立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梅毒螺旋体(TP)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根据TP特异性外膜蛋白Gpd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可用于TP定量的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TP的二聚体蝎型探针定量PCR。采用本研究建立方法和商品化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40例临床标本,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TP重组质粒标准品和TP的二聚体蝎型探针定量PCR,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108 copy/mL,灵敏度为10copy/mL,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0%;二聚体蝎型探针定量PCR对疑似梅毒病例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目前商品化Taqman荧光定量PCR试剂盒(82.5%vs 62.5%,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TP的方法,为临床上TP的早期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及判定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LP;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LP和HBV-DNA总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92%、79.33%和72.07%,HBV-L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检测阳性率,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PreS1Ag和HBV-LP与HBV-DNA总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7.04%、78.20%和89.38%,HBV-LP明显优于HBeAg和PreS1Ag.129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HBeAg、PreS1Ag和HBV-LP阳性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8.13%、80.62%和97.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88例HBeAg阳性组和99例HBeAg阴性组中HBV-DNA、HBV-LP和PreS1A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95.00%和85.00%及54.55%、66.67%和50.51%,HBV-LP明显高于PreS1Ag(P<0.01),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LP与HBVM及HBV-DNA有良好的检测互补性,是乙型肝炎诊断及HBV-DNA复制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分析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RA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R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PE标记的抗CD30单抗,以CD3/CD4,CD3/CD8设门作三色流式细胞术(Tris-color flowcytometry),分析R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0^-细胞百分率.CD4^+CD30/CD41CD30^+和CD8^CD30^-/CD8^+CD30^+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而CD3^+CD4^+CD30^+、CD3^+CD8^+CD30^+及CD3^+CD8^+CD30^-细胞百分率无明为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的Th1/Tcl型细胞优势;Th1/Tol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含量变化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6.66±1.30)%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10.99±2.64)%(P<0.05)和正常妊娠组(12.63±3.05)%(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TGF-β(123.64±27.31)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TGF-β(179.25±24.67)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TGF-β(211.72±63.49)pg/L(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IL-10(145.37±42.45)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IL-10(203.47±42.56)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IL-10(234.45±51.21)pg/L(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低下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降低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T细胞凋亡状况,分析其在疾病免疫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CT检查患者骶髂关节并分级.尼龙棉柱法分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和抗凋亡蛋白FLIP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FLIP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蛋白及抗凋亡蛋白表达异常和T细胞凋亡不足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8.
工作中 ,我们常遇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常规培养及厌氧培养未检出病菌的情况 ,对此类患者 ,临床上在合理选择用药时十分困难。有鉴于此 ,我们对此类送检标本均增加细菌L型鉴定试验 ,扩大检测量范围。1 材料与方法1 .1 细菌L型培养基在常用的血培养基、Macc培养基中添加3 %~ 5%NaCl、1 0 %~ 2 0 %庶糖、1 0 %~ 2 0 %人血清 ,配成相应的高渗培养平皿及Macc平皿 (用于大梗标本 ) ,细菌L型药物培养基普通MH平板中加入 1 0 %~ 2 0 %庶糖、1 0 %~ 2 0 %人血清。1 .2 标本来源取自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的住院及门诊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辖区结核病患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其L型(MTB-L)的耐药状况,探讨MTB-L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60例患者(初治916例,复治44例)痰液标本,对其中涂片染色阳性的468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四种一线药物药敏试验,比较MTB和MTB-L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MTB-L和MTB对四种一线药物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不同;MTB-L初治始耐药率显著高于MTB初治始耐药率(46.7%vs 22.4%,P0.05);MTB-L复治耐药率略高于MTB复治耐药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vs 33.3%,P0.05)。结论 MTB-L感染可能与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改变和耐药率增高有关,加强MTB-L感染监测和耐药分析是当前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确诊的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为观测对象,男15例,女20例,年龄1岁~14岁,中位年龄5.3岁。正常对照30例为健康儿童,排除ITP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5岁~12岁,中位年龄4.5岁。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细胞。以20%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调整T细胞浓度至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份标本接种6孔,编为3组,每组2孔。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第3组同时加入激动剂PMA和抑制剂H-7,于37℃,5%CO2培养24、72h,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