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聚醚醚酮(PEEK)、钛(Ti)、钽(Ta)3种常用脊柱融合器的成膜能力材料成膜的形态学。方法细菌培养至对数期后接菌在PEEK、Ti、Ta 3种常用脊柱融合器材料上,通过结晶紫染色、绿色荧光检测和菌落实验观测3种材料成膜的形态学。结果用结晶紫染色手段发现成膜能力TiPEEKTa。绿色荧光检测:成膜能力:TiTa。PEEK为白色材料,自发荧光过强,不适合荧光成膜观察。应用活菌计数测(CFU)法测定粘附在材料上的总活菌量,为TiPEEKT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PEEK、Ti、Ta 3种材料上表面的成膜能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D值(Tip Apex Distance,尖顶距值)在第四代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 (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INTERTAN钉并遵循“尖顶距”原理放置拉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骨折按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0/0TA)分型标准:31-A1型1例,31-A2型12例,31-A3型 3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5~18月的随访,平均8.5月,按J0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7. 5%。结论 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 隆间骨折并按TAD原理放置拉力螺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4.5(5~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时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InterTan钉设计合理,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卧位和仰卧位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通过“快速诊治通道”行PFNA手术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用的体位分为仰卧组17例和侧卧组19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侧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快速诊治通道”,对于需要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采用仰卧位相比,采用侧卧位具有减少创伤、出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46例。依据后外侧平台塌陷的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17例(A组),外侧腓骨小头截骨联合后内侧入路8例(B组),后内侧倒"L"入路21例(C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平均时间16个月;三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B组出现1例腓总神经损伤,3周后恢复,1例腓骨截骨处出现不愈合;术后12个月Rasmussen评分为16.3分(范围:14~18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88.6分(范围:85~94分),优3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本组终末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20°,平均115.5°。术后即刻和终末随访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依据后外侧塌陷骨块的中心点位置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后外侧塌陷的骨块往往是影响内侧平台劈裂骨块复位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刘亚  于洋  杨家赵  段宗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42-3443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1],导致腕关节解剖参数的不同程度丧失,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腕关节功能的受限.笔者比较分析了分别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及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9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30例,女60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合并其他骨折或脏器损伤10例,合并高血压45例,糖尿病18例.按就诊时间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石膏外固定组(A组)、夹板外固定组(B组)及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C组),每组30例.A组男8例,女22例,年龄(63.9±10.6)岁,病程(2.5±1.2)h;B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4.0±12.3)岁,病程(2.4±1.3)h;C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6.9±11.6)岁,病程(2.4±1.3)h.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程度、分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11年10月收治左侧肩锁关节脱位伴锁骨中段骨折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骑摩托车摔倒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 h后从外院转入。追问病史系摔倒时左肩部着地所致,入院时诉左肩部、胸部疼痛、胸闷;查体:左胸部压痛阳性,左上肺呼吸音弱,左肩部皮下淤血、肿胀,肩峰处皮肤擦伤,锁骨中段隆起包块明显,触痛阳性,在包块处可及骨折断端异常活动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01~2015-05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与延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1周内进行手术,延期组1周后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变化及病死率。结果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与延期组(4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ADL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5.16±11.19)分、(77.16±7.58)分,与延期组[(42.77±12.99)分、(65.11±6.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早期组病死3例,病死率为15.0%;延期组病死4例,病死率为2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结论早期手术可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在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感染性并发症及压疮方面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而不同手术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倒三角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股骨近端形态、空心钉固定的合适位置以及术中透视进行研究,为临床操作提出依据和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6采用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成年股骨颈骨折,采用Mimics和Siemens NX软件对患者健侧股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主要包括股骨近端形态、空心钉固定的合适位置以及模拟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判断后上方螺钉的安全性。结果 13例健侧股骨CT资料均予以软件处理分析,自股骨颈基底部至头下位置,股骨颈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存在面积大小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不同界面沿着股骨颈轴线进行投影并得到了最小投影面;模拟空心钉置入显示前上方螺钉高于后上方螺钉位置;在侧位片上,前上方螺钉较后上方螺钉距离股骨距螺钉远。模拟术中X线透视,额外单独固定的透视角度无法精确验证后上方螺钉是否穿透皮质,需要在正侧位透视之间的范围连续逐渐增加角度进行透视,能够最大限度地验证后上方螺钉的准确性。结论 采用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时以股骨颈最小投影面为参考进行空心钉位置选择时,建议在股骨颈正位片上,前上方螺钉应高于后上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C臂X线机不同投射角度透视图像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模型后上方in-out-in(IOI)螺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取6个Synbone股骨近端人工骨标准模型,模拟股骨颈骨折经皮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向股骨颈内分别置入3枚2.5 mm的导针,其中后上方的那枚导针设计成IOI状态。使用C臂X线机,观察以下不同投射角度X线透视图像上股骨颈后上方的IOI导针穿出皮质的情况:(1)标准正侧位和轴位透视;(2)动态旋转手术床透视;(3)C臂X线机顺序旋转透视。结果 (1)6个模型的标准正侧位透视图像均显示置入的3枚导针完全位于股骨颈内,未见穿破皮质;股骨颈轴位透视均可见后上方IOI导针明显穿出皮质。(2)逆时针旋转手术床与水平面约20°时透视可发现IOI导针穿出皮质。(3)C臂X线机影像增强器顺时针旋转40°时,可清晰观察到IOI导针穿破了皮质,在股骨颈内呈现IOI状态。结论 C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图像在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后上方的IOI螺钉时存在假象,而使用40°顺时针旋转透视的图像可清晰显示股骨颈后上方IOI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