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镜鼻窦手术中的麻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不同范围病变异内镜手术对麻醉方式的要求。方法:2000年12月—2001年5月刚开展的鼻内镜手术者称初期手术,30例局麻。2001年6月—2002年6月鼻内镜手术50例者称后期手术,50例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初期手术病人30例,以优和较好的麻醉效果作为麻醉成功评判,麻醉成功率为70%;后期手术病人50例,根据慢性鼻窦炎病变位于前组鼻窦选择局麻11例(优7例,较好4例),病变累及前、后组鼻窦,但后组鼻窦病变局限选择局麻 度冷丁24例(优19例,较好5例),其余病人选择全麻。结论:鼻内镜手术应根据慢性鼻窦炎不同范围病变,选择局麻、局麻 度冷丁和全麻,可使病人既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又彻底清除病变,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鼻内镜下行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消融治疗80例下鼻甲肥大.治疗时间15~20 min.随访3个月,79例治愈,1例好转(合并鼻中隔偏曲),治愈率98.8%.作者认为该方法简单,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病人痛苦轻.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50例,其中高位和后段偏曲6例.结果50例均一次完成手术,偏曲的鼻中隔均获得彻底矫正.手术时间30~72 min,平均48 min,偏进的鼻中隔获得彻底矫正,随访6~9个月,平均7.1月,治愈45例(90%),好转5例(10%).无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可同期行鼻窦手术,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5.
上颌窦霉菌病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扩大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6例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60 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5 ~7 d,平均6 d.16例术后病理找到菌丝和孢子,9例霉菌培养为曲霉菌.1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14例无症状,内镜示窦口通畅,窦腔粘膜正常;2例复发,再次扩大窦口,分别随访6、13个月无复发. 结论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扩大术可达到根治和微创的临床效果,但应特别注意窦口处理.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0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住或/和水平位)。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记录手术方式、术中病变及处理方法、术后换药、窦腔引流和术腔上皮化时间,术后全部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06例,治愈106例(100%)。Ⅱ型Ⅲ期40例,治愈32例(80%),Ⅲ型54例,治愈34例(6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结果 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59例,治愈159例.(100%);Ⅱ、Ⅲ期60例,治愈48例(80%);Ⅲ型81例,治愈51例(63%).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经鼻行上颌窦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内窥镜下经鼻上颌窦手术51例(99例次,均匀为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进行分析,术式包括钩突切除术,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中甲成型术。结果:对51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1年,治愈33例(占64.7%),好转13例(占25.4%),无效5例(占9.8%),总有效率为90.1%,结论:经鼻内窥上颌窦手术是符合鼻窦生理的功能性手术,疗效好,但仍应注意影响其疗效的诸多因素,如术前麻醉选择,术中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指出经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关键在于去除其阻塞因素,而不是用器械扩大自然开口。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30°鼻内镜下,将硬膜外导管经咽鼓管咽口置入鼓室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50耳)。结果5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6月,治愈26例(52%),好转19例(38%),无效5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结构,安全,病人无痛苦,效果好,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功能,提高其听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