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脉搏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科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应用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37例SAP患 者作为PICCO组,同期选择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的39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48h内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天病死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28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76例患者入选,其中男41例,年龄58.76±13.84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入院血糖、血乳酸、血肌酐、氧和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 II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PiCCO组患者的0~6h补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6~72h补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ICCO组患者的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但是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导管相关感染率和28天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ROC曲线发现年龄(AUC 0.71, 95% CI, 0.63~0.76,P=0.03)和APACHE II评分(AUC 0.78, 95% CI, 0.67~0.91,P=0.02)为预测28天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结论PiCCO可以精确指导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多种抗体的蛋白芯片检测,评价H.pylori的尿素酶(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并了解H.pylori的硝基还原酶(RdxA)表达与甲硝唑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00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抽静脉血3ml离心取血清,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ylori的Ure、CagA、VacA、Hsp60、RdxA五种抗体。结果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H.pylori感染率为34.0%、58.0%、34.O%(P〈0.01);在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9%、75.9%、64.7%(P=0.070);VacA抗体在三种疾病中阳性率分别为31.4%、22.4%、17.6%(P=0.412);HspS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9%、48.3%、41.2%(P:0.466);RdxA抗体总阳性率为4.O%(5/126)。结论消化性溃疡与H.pylori感染及毒力因子CagA的作用密切相关(r=0.221,P=0.021);而VacA、Hsp60与三种胃十二指肠疾病间未显示明确相关性(r=0.118、-0.110,P=0.187、0.220);RdxA抗体水平不能完全代表甲硝唑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抗体对埃索美拉唑(耐信)四联疗法根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07例.采用蛋白芯片检测患者血清H.pylori尿素酶(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热休克蛋白60(Hsp60)、硝基还原酶(RdxA)的IgG抗体.采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根除效果.结果 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6.0%(92/107).不同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92.7%)vs.慢性胃炎(78.8%)]、抗CagA状态[CagA阳性(90.7%)vs.CagA阴性(75.0%)]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抗VacA、抗Hsp60、抗RdxA状态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OR=0.162,95%CI(0.034,0.764),P=0.021]、抗CagA状态[OR=0.219,95%CI(0.057,0.837),P=0.026]对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效果满意,疾病类型、抗CagA状态是影响H.pylori根除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连续心排血量(Pi CCO)指导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i 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37例SAP患者作为Pi CCO组,选择同期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的39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48 h内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性别、入院血糖、血乳酸、血肌酐、氧和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Pi CCO组患者0~6 h补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0~72 h补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Pi CCO组患者的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但2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导管相关感染率和28 d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ROC曲线发现年龄(AUC 0.71,95%CI,0.63~0.76,P=0.03)和APACHEⅡ评分(AUC0.78,95%CI,0.67~0.91,P=0.02)为预测28 d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结论:Pi CCO可以精确指导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泼尼松组和英夫利昔组,每组10只,其中后3组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UC大鼠模型。英夫利昔组给予英夫利昔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第7天、14天各给药1次;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6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损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第7~20天每日1次灌胃;造模第21天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及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结构基本正常,损伤组可见典型黏膜炎症表现,泼尼松组和英夫利昔组炎症病变明显减轻。TNF-α、IL-10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脾脏中的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损伤组比较,英夫利昔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脾脏中的TNF-α降低,外周血清、结肠黏膜的IL-10含量升高(P<0.05),其中英夫利昔组血清及肠黏膜的TNF-α含量较泼尼松组降低(P<0.05);各组脾脏组织中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能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炎症病理改变,对UC大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是通过抑制体内TNF-α的表达及提高IL-10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联合苦参素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6-01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诺福韦组(128例)和联合组(128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服用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炎性因子、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48周,联合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替诺福韦组(93.75%vs.85.16%,P<0.05);而联合组血清AST、ALT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替诺福韦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高于替诺福韦组(88.28%vs.78.91%,P<0.05)。治疗第48周,联合组血清HBV DNA、IL-6、TNF-α和TGF-β1水平低于替诺福韦组(P<0.05);而联合组血清CD_4^+水平和CD_4^+/CD_8^+比值明显高于替诺福韦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联合苦参素可以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访民航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6例老年胃癌患者,并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应用ROC曲线方法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的最佳截点,根据最佳截点值,把患者分组为高NLR组和低NLR组,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应用Cox风险模型对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NLR组及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6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6.542,P=0.000)。疾病诊断时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NLR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2.178、1.913及2.068。结论NLR与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NLR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NLR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