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科牵引手术床是骨科手术的重要设备.牵引臂平时与其他配件存放在手术床牵引配件车上,手术时术前安装、术后取下,整个过程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并需多人协助安装.2007年10月至今,我院手术室将牵引臂固定安置在床下,手术时展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膜铁蛋白含量的报道尚未见,为此,我们分析了红细胞膜铁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Hb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骨科牵引床在手术中合理使用的经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使用不同手术床所需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使用骨科牵引床可以缩短术中C臂时间及手术时间,保护并维持手术中的无菌,加快手术进程,使病人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完善中文版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的维度划分与评价。方法 于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4所三甲医院便利选取487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中文版MLHFQ测试,使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MLHFQ因子结构,使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Mokken量表分析评价因子结构。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躯体症状、日常活动、医疗负担和心理负担共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74.707%。验证性因子分析经MI修正后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χ2/v=3.325,RMSEA=0.097,CFI=0.928,IFI=0.928,TLI=0.914),量表聚合效度良好(AVE范围0.592~0.799,CR范围0.806~0.958),其中躯体症状和心理负担维度区分效度较弱。Mokken量表分析显示总量表一维性良好(Hi>0.3,H>0.5),四个维度均具有高度一维性(Subscale-Hi>0.5,Subscale-H>0.5)。信度指标Cronbachα、λ2、MS均大...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2例葡萄胎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35人。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二)葡萄胎患者:32人。均为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包括体征、B超、实验室HCG稀释试验,再经病理切片证实),全部病人经化疗后3个月和化疗后大于6个月再测定其血清皮质醇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或端侧(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能更快的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自制动脉压迫杆为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并与人工进行动脉压迫进行比较,观察其压迫止血效果,探讨自制动脉压迫杆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桡动脉穿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方法分析对象是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35例以自制动脉压迫杆为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35例以人工进行动脉压迫,观察其压迫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压迫止血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探讨自制动脉压迫杆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桡动脉穿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化与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治疗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47例使用血管化髂骨移植患者与对照组48例使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骨坏死和感染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治疗下颌骨缺损因并发症少及伤口愈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