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2-2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泪道探通术的疗效。方法对年龄2-24月龄的86例93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行泪点扩张,用5-6号探针经上泪小管进行泪道探通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86例(93只眼)通过治疗,除1例(1只眼)中断治疗,其余85例(92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8.8%,其中1次探通64只眼,1次探通率达68.8%。结论泪道探通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为DR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人口学特点及回汉分布进行调查,完成最后一步抽样,确定具体的社区及村镇的样本量,填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3001例中共发现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DR患者13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其中男5例,女8例,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男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城市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于农村。3001例中汉族1734例中共发现8例DR患者,患病率0.46%,回族1240例中共发现4例DR患者,患病率0.32%,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DR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a者1例(7.69%),5~10a者4例(30.77%),>10a者8例(61.54%)。合并高血压者10例(76.92%);合并高血脂者8例(61.54%)。结论:DR在宁夏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女性DR患者高于农村。DR在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比较,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显著性。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汉族高于回族,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是DR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糖尿患者人群的定期眼底检查及高危因素的检测是防治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医自古有应用芳香药物防病治病的文献记载,现代研究芳香疗法在改善睡眠障碍、缓解焦虑抑郁、改善癌症后期状态、改善自闭症认知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现代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康养基地中的芳香植物正兼具观赏功能与保健功效的双重特点,将芳香疗法与园艺疗法相结合,建立功能性的闻香园、香养体验中心并将其与中医养生理论有效融合起来,将是未来康养基地发展的特色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探讨翼状胬肉与年龄、性别、城乡、地理位置、种族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人群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红寺堡两地区3001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填写翼状胬肉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及易感因素。结果:宁夏地区人群中翼状胬肉患病率为6.16%。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分别为5.74%,6.4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397)。男女两组患病率分别为6.30%,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汉族和回族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440)。农村人群中26~45岁组,≥66岁组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夏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较高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汉族与回族、城乡之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农村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病程的长短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是我国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各个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等都正在进行全面沟通交流,中医药国际化迎来崭新机遇。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及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设有留学生中医学课程,但由于语言差异、文化背景、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重视留学生的中医教育是重要一环,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就如何提升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随着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前移,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和需求日益增加。中医养生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创新,思路需要拓宽,只有科学的教学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各项工作正确发展。结合中医养生学教育背景及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院的实际情况,拟从多维度,进一步探讨中医养生学课程教育改革思路,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辨识易发体质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肠管状腺瘤患者449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同时统计被调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管状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管状腺瘤检出发病年龄高峰段在51~60岁,占36. 75%,男女在结肠管状腺瘤检出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体质为结肠管状腺瘤患者易患体质类型,其次为湿热质、痰湿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阳虚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与不吸烟结肠管状腺瘤患者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以及气郁质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是结肠管状腺瘤的易患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高发病率结肠息肉在病理类型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调查,以期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指导其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有明确病理活检结果的患者606例进行发病率统计,选择其中97例炎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依次为管状腺瘤(62. 38%)炎性息肉(16%)绒毛状腺瘤(13. 87%)增生性息肉(4. 95%)锯齿状腺瘤(2. 81%)。炎性息肉发病率男性(61. 86%)女性(38. 14%);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20%、33. 33%、46. 67%;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51%、27. 03%、59. 46%。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瘀阻证(38. 96%)脾肾阳虚证(31. 17%)脾虚夹瘀证(19. 48%)肝郁气滞证(10. 39%)。湿热瘀阻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54. 77%)女性(45. 23%),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9. 13%、43. 48%、17. 39%,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6. 84%、34. 78%、21. 05%。脾肾阳虚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61. 11%)女性(38. 89%),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67%、30. 43%、56. 52%,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4. 29%、35. 71%、50%。结论: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同一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中医证型以湿热瘀阻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湿热瘀阻型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中青年大于老年的趋势。脾肾阳虚型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老年大于中青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具体的社区及村镇的样本量,填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进行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调查和评价。结果 3 001人中共发现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对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年者1例(7.69%),5~年者4例(30.77%),>10年者8例(61.54%);合并高血压者10例(76.92%),合并高血脂8例(61.54%);76例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81.6%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近93.4%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造成的视力下降经治疗后难以恢复正常视力,86.8%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最终会导致失明,80.3%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法,86.8%患者缺乏视网膜病变防治的相关知识。结论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糖尿患者人群的定期眼底检查及高危因素的检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遗精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对遗精的源流进行考证。分列历代医家对遗精的不同命名,总结历代医家对遗精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遗精病的治则治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