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治疗中联合使用中药能否提高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安定片及谷维素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78 1% )、有效率 (93 8% )均分别高于对照组(2 3 3%、5 0 % )。结论 :联合使用中药可明显提高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阴转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HBV DNA的对数值是否<6进行分层,并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9例,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 参柴颗粒5g,对照组33例,仅口服参柴颗粒5g,均每日3次,3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及停药后6个月各检测1次HBV DNA、HBV-M.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的HBV DNA阴转率:①治疗组分别为23.19%、44.93%、50.72%,较对照组的12.12%、21.21%、24.24%要高,P值分别为0.293、0.036、0.02;②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26.92%、53.85%、61.54%,明显较对照组的8.00%、20.00%、24.00%要高,P值分别为0.106、0.011、0.004;③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37.93%、65.52%、79.31%,明显较对照组的14.29%、28.57%、42.86%要高,P值分别为0.22、0.051、0.041.结论:苦参素胶囊对此类患者中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或/和肝功能异常者能产生较好的抗HBV作用,疗程延长到6个月,疗效更明显,停药后仍有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3例经过肝脏大体形态学确诊的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Ishak组织学评分与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3例研究对象的肝组织Ishak组织学评分及与其中医诊断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证候分布特点为:肝气郁结(60.87%),湿热蕴结(21.74%),水湿内阻(13.04%),瘀血阻络(4.35%).②从Ishak炎症坏死的评分值(反映炎症坏死的情况)看,分级A、分级B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C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水湿内阻、肝气郁结、瘀血阻络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D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水温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总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水湿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③分期总评分值在瘀血阻络证候中最高,在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无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无证可辨.结论:在该23例患者中,我们初步发现:①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评分较低,而湿热蕴结型的炎症程度评分相对偏高;②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病人对护理行为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Watson提出的护理哲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研究某些手术病人在围术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是否有什么特殊看法,包括对病人灌输信心和希望,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积极满足病人的要求等。由于高级技术条件和医疗设备的进步,围术期护理不仅仅是机械地处理,更应避免病人和护士丧失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按临床诊断标准尚不够条件但根据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以充实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肝脏大体形态改变在各证候要素中具体分布为:瘀(76.0%)>郁(72.0%)>脾虚(60.0%)>湿(48.0%)>热(36.0%)>阴虚(4.0%)>阳虚(0%)=其他证候要素(0%)=无证可辨(0%);②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瘀以G1、G2为主(G1占52.6%,G2占31.6%),郁以G1为主(占61.1%);③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即组织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在证候要素瘀中S4占78.9%,在证候要素郁中S4占72.2%;④此期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本研究中,①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瘀、郁为主,G1、G2为其主要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评分,S4为其主要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亦见部分未达到S4,小结节为其主要大体形态改变;②此组患者肝组织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28.0%)。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微生物性尿道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微生物的尿道综合征临床较为多见,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无特殊有效治疗。本文报道中医认为病机与肝郁气滞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可分气阴不足,虚火内动;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湿热下注,蓄于膀胱三型,经中医治疗28例,完全缓解13例(46.4%);显著缓解11例(39.3%);部份缓解2例(7.1%);无效2例(7.1%),总有效率92.9%,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尚不能诊断为肝硬化,但根据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即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以丰富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诊断资料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各证候具体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40.0%),湿热蕴结型8例(32.0%),标准外证型6例(24.0%),水湿内阻型1例(4.0%),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及无证可辨者。(2)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合计80.0%)。肝气郁结型中G1占70.0%,G2占20.0%,G3占10.0%,G4、G0各占0%;湿热蕴结型中G1占50.0%,G3为25.0%,G2、G4各占12.5%,G0为0%。(3)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72.0%为S4,28.0%未达到S4(即组织形态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肝气郁结型中S4占80.0%,S3占20.0%;湿热蕴结型中S4占75.0%,S3占25.0%。(4)此期25例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在本研究中,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大体形态改变以小结节为主;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约占28.0%)。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胶囊对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对抗HBV及护肝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分层,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57例,拉米夫定1次100mg,1日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1次200mg,1日3次;拉米夫定组55例,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均连续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末各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各1次;于治疗后12个月末检测YMDD变异1次。结果①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12个月时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的YMDD变异率较拉米夫定组低,但P>0.05;②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P均>0.05,联合治疗组的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9、12个月时P均<0.05;③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3、6个月的差异不大,9、12个月的差异增大,但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可以提高HBV、HBeAg的阴转率,提高HB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其肝脏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失代偿期三组,并与慢性肝炎组、非肝病组进行对照,利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获取肝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结果肝硬化患者中均见窦周胶原纤维沉积表现(20/20,100.0%),其中重度者失代偿期中占71.4%(5/7)、代偿期中占33.3%(3/9)、临床前代偿期中占25.0%(1/4);瘀血阻络证在肝硬化患者中占55.0%(11/20)、重度胶原纤维沉积者中占66.6%(6/9)、轻度者占45.4%(5/11)。结论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可能随肝硬化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进展而逐渐加重,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与中医瘀血阻络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YB-ZG肝病治疗仪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联合使用YB ZG肝病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对照组 39例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4 1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YB ZG肝病治疗仪治疗。结果 :治疗后①治疗组症状改善评分及总积分 (Median为 0、0、0、4 ) ,均较对照组 (2、2、0、6 )有明显缓解 ,P均 <0 0 5 ;②治疗组AST改善有效率 (81 5 % )及检测值的总体水平 (Mean±SD为 4 8 5± 2 2 5 )均明显好于对照组(45 9%、6 8 9± 5 5 4 )而且在随访期仍能持续保持 ,P均 <0 .0 5 ;③治疗组TB检测值的总体水平 (16 6± 10 6 )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2 1 5± 10 4 ) ,P <0 0 5 ;④两组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阴转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联合使用YB ZG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