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包括肝脏在内的器官纤维化的研究发现,凝血因素和炎症反应共同促进了脏器纤维化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凝血因素的变化不仅仅是肝纤维化的继发性事件,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总结近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具有血栓倾向的因子多促进肝纤维化,而具有出血或溶血倾向的因子多抑制肝纤维化。应用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纤维化进展情况。因此应用抗凝治疗或许能为未来肝纤维化提供治疗方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凝血因素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在女性生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活性与诸多生殖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近年研究发现p53基因在女性生殖系统广泛表达、参与某些生殖过程、与某些生殖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对p53基因在女性生殖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生殖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生殖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4例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根据阻力增加部位的不同大体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并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等。目前,临床上评价门静脉压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1]),当HVPG5 mmH g时,即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而HVPG≥12 mmH g则增加静脉曲张破  相似文献   
7.
国内门静脉高压症主要为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门静脉压力的高低密切相关。该类患者病情复杂,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各种断流术、分流术及联合手术,但具体选用何种术式则应考虑多种因素。门静脉压力是反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术中根据门静脉的压力状态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血栓组12例,陈旧性血栓组9例.均经右侧股静脉置管,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溶栓效果,血栓完全溶解后二期行介入或(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溶栓患者中,16例15 d内血栓完全溶解(其中新鲜血栓组9例,陈旧性血栓组7例,P=0.536).1例置管溶栓20 d,血栓完全溶解.有3例因溶栓效果不佳联合预开通技术(血栓完全溶解).血栓完全溶解时,新鲜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0.78±2.97)d,陈旧性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4.13±3.41)d,P=0.06.血栓短期(≤15 d)完全溶解率为76.19%(16/21),溶栓总有效率为90.48%(19/21).溶栓期间4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4.76%(1/21).术后随访1~12个月,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术后5个月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内复发率为4.76%(1/21).结论 置管溶栓术作为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病率低,可作为此类型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随访资料完善的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其中行改良脾-肺固定术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联合应用APBSCT的17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术后3个月时脾-肺之间侧支循环形成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时间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ALB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9、2.152,P=0.021、0.037)。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中11例无明显侧支循环形成,未形成率为35.48%(11/31),显著高于试验组的5.88%(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24)。试验组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对照组中10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两组再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 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改良脾-肺固定术后脾-肺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再出血风险,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