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CS)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50例在ICU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在CS期间,实施心理沟通、规范吸痰、严密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每次吸痰时间(13.2±1.6)s,吸痰前后心率均保持稳定。吸痰期间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或改善到正常范围内。仅发生呼吸道黏膜轻度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1例,未发生气道堵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CS期间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可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维持和改善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少,吸痰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无痛人工流产术不良反应5 192例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按2.0~2.5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或合用利多卡因40~50 mg静脉注射,将2002年至2006年的5192例无痛人工流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术者术中表情安静,镇痛有效率达100%,未出现1例人工流产术综合征,均能迅速苏醒,无1例延迟。受术者出现注射疼痛、肌阵挛、梦幻、呼吸暂停、恶心呕吐、呛咳、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依次为4065例(78.3%)、405例(7.8%)、2139例(41.2%)、322例(6.2%)、93例(1.8%)、166例(3.2%)、24例(0.5%)。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确切,虽安全可靠,但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警惕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安钢总医院ICU气管插管已拔除的52例患者,均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总结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 52例患者中除1例因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外,其余患者脱机拔管后1、8、24 h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患者气道组织湿化程度为(2.19±0.19)分,舒适度评分为(1.68±0.28)分,耐受程度评分为(1.19±0.17)分。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做好相关护理,可有效维持合理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提高患者的气道组织湿化水平、舒适度以及耐受程度,降低脱机拔管后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6.
非金属单侧外支架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是我院自1987年初开始自行设计研制和临床使用。它对股骨颈及四肢长骨骨折和常见的胫骨中下段骨不连(对骨折)的愈合和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都带来很多的有利作用,手术后2—3天即可扶拐下床活动。现对100例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100例非金属单侧外支架固定四肢骨折者: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5—85岁,平均41.7岁。二、非金属单侧骨折外固定器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固定器利用四枚锥形螺蚊钉,通过四肢外侧软组织至长骨内侧骨皮质,不穿过内侧  相似文献   
7.
心钠素(ANP)亦称心房肽和心房利钠多肽。它是心脏细胞所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在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血浆ANP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过敏性紫瘢(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引起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临床以皮肤紫l瘫、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紫癜可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及混合型共5型。本文主要谈谈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共88例,以血清中的胆红素峰值3427mol/L为标准,分为两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最主要原因是感染,其次是围生期因素、早产因素、溶血等。两组患儿相对比发现,两组在临床危险因素中的围生期因素和早产因素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是常见引起新生儿重症黄疸的原因,另外围生期因素在临床引发黄疽中的地位提升,应作为未来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