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02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淋菌性尿道(阴道)炎(non-gonococcal urcthritis, NGU)患者中,由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占较大比例.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三者既可单独感染,又有合并感染.文献研究单独感染较多[1],研究合并感染较少,因此,对三者感染情况同时进行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5例肾病综合征组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APTT明显缩短、Fbg与D-D明显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测定凝血及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09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HBeAg.[结果]肝硬变、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x2=10.8,P<0.01).309例肝病患者的HBV-DNA的阳性率为73.8%(228/309),其中HBeAg阳性组的DNA阳性率为87.7%(136/155),HBeAg阴性组的DNA阳性率为59.7%(92/154),两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31.3,P<0.0001).23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eAg阴性患者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是直接检测HBV-DNA水平,能够更精确直观的反映人体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及所带病毒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技术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应用。方法用FQ—PCR法和抗原检测法对怀疑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65例门诊患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阴性符合率为97.73%,阳性符合率为76.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Q—PCR法作为一种核酸定量技术、具有高特异、高敏感的特点,不仅可以准确诊断,而且其定量技术可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DI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DIC患者、20例可疑DIC患者及14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动态观察20例可疑DIC组中有8例发展为典型DIG,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二聚体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DIC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糜烂、溃疡患者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Ⅱ )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SVⅡ IgM抗体。结果 :914例标本中 ,HSVⅡ IgM抗体总阳性率为 15 .97% ,男性患者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为 17.12 % ,女性患者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 13.89%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6 2 5 4 ,P =0 .2 0 2 3) ;青、中、老年患者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6 .2 1% ,2 1.5 7% ,12 .95 % ,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 5 .15 82 ,P <0 .0 0 0 1) ;已婚、单身、离婚或分居、寡居患者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14 % ,8.4 7% ,2 3.38% ,19.4 4 % ,四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7.985 7,P <0 .0 0 0 1) ;小学或以下、初中或高中、大学或以上的文化程度的患者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5 .5 9% ,19.0 8% ,4 .6 7% ,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3494 ,P=0 .0 0 13) ;白领、蓝领、下岗或失业的患者的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3% ,19.0 6 % ,13.5 7% ,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 .5 85 9,P =0 .0 0 18) ;城市患者的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为 16 .6 4 % ,市郊或农村患者的HSVⅡ IgM抗体阳性率为 14 .77%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4 5  相似文献   
7.
巨大的子宫腺肌瘤、宫内膜囊肿并血管瘤者比较罕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40岁,住院号77152.因月经量增多10余年,近3年加重,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于1987年3月18日入院.孕1产1,14年前足月正常分娩一男婴.查体:T36℃,P72次/分,Bp14.7/9.33kPa,心肺正常.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Ⅱ°糜烂,宫  相似文献   
8.
730例性病支原体的药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裕森  吕世静  李粉莲  杨启平 《广东医学》2002,23(12):1268-1269
目的:检测730例性病支原体感染(Uu及Mh)的药敏 情况。方法:用银科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730例确诊Uu,Mh阳性患者作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的药敏情况是Uu对罗约霉素、交沙霉素、白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5%,72%,60%;Mh对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白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75%,70%,62%。Uu和Mh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0%和15%。Uu Mh合并感染的敏感情况以交沙霉素53.6%,强力霉素44.2%,罗红霉素40.0%为好。结论:该市的支原体药敏仍以大环内酯类药效果最好,以罗红霉素、交沙霉素为首选 ;合并感染以交沙霉素为首选;而阿齐霉素和氧氟沙星耐药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5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有效组(27例)和治疗无效组(8例);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血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相应骨髓象。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有效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比治疗前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骨髓增生度比治疗前增高;③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变;④治疗中各参数开始升高时间(中位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11.4d: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5d;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5.6d。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为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为更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对于再障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技术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应用.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和抗原检测法对怀疑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65例门诊患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阴性符合率为97.73%,阳性符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作为一种核酸定量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准确诊断,而且其定量技术可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