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绞股蓝RAPD标记有效鉴别绞股蓝及其伪品。方法 用19条引物对17个绞股蓝样品和一个乌蔹莓样品进行RAPD-PCR扩增,并对绞股蓝DNA特异条带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获得一个绞股蓝RAPD标记。经克隆测序,8个序列高度保守,片段长度在766~770 bp,相似性均在97%以上。结论 获得的RAPD标记可以作为合成探针的基础,用于鉴别绞股蓝及其伪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判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初治患者289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临床特征对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判断效能。结果 ALBI(F=5. 487,P 0. 001)、NLR(χ~2=30. 146,P 0. 001)、BCLC分期(χ~2=71. 973,P 0. 001)、Alb (χ~2=18. 887,P 0. 001)、TBil (χ~2=12. 138,P=0. 007)、ALT(χ~2=18. 001,P 0. 001)、AST(χ~2=12. 067,P=0. 00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F=6. 262,P 0. 001)、淋巴细胞绝对值(F=2. 934,P=0. 034)、肝内原发肿瘤直径(F=4. 905,P=0. 002)、腹水(χ~2=9. 034,P=0. 021)、门静脉癌栓(χ~2=13. 434,P=0. 004)、肝外转移灶(χ~2=2. 529,P=0. 002)在肝癌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T和BCLC分期是湿热蕴结型的独立判断因素[比值比(OR)=1. 002、0. 591,95%可信区间(95%CI):1. 003~1. 021、0. 413~0. 845,P值均0. 05]; ALT和BCLC分期也是肝郁脾虚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85、3. 191,95%CI:0. 974~0. 997、2. 042~4. 986,P值均0. 05); TBil、Alb、ALBI是气滞血瘀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66、1. 259、0. 088,95%CI:0. 937~0. 995、1. 064~1. 490、0. 013~0. 607,P值均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ALT和BCLC分期判断湿热蕴结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62(95%CI:0. 605~0. 717,敏感度69. 4%,特异度58%),ALT截断值为36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C期; ALT和BCLC分期判断肝郁脾虚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53(95%CI:0. 699~0. 801,敏感度72. 7%,特异度68. 2%),ALT截断值为64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B期; TBil、Alb和ALBI判断气滞血瘀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34(95%CI:0. 576~0. 690,敏感度56. 7%,特异度65. 3%),TBil截断值为28. 4μmol/L,Alb截断值为37. 8 g/L,ALBI截断值为1. 95。结论基于ALT、BCLC分期、TBil、Alb和ALBI构建的临床判断模型可区分肝癌中医证型的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该判断模型简便、客观,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新生树鼩体内细胞因子TLR-4和IL-6的变化,初步探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31只树鼩幼崽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6)。实验组接种人HBV,接种后第8周至第24周定期检测树鼩外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根据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慢性感染组7只(血清HBsAg或HBV-DNA持续阳性时间达到24周)和疑似慢性感染组5只(血清HBsAg或HBV-DNA不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阳性),其余13只HbsAg和HBV-DNA均阴性,不纳入研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树鼩外周血TLR-4、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中TLR-4、IL-6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期间内,慢性感染组和疑似慢性感染组外周血TLR-4与IL-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感染组TL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R-4、IL-6在树鼩HBV感染模型中表达升高,可能在H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接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或香港的分期系统(HKLC)推荐治疗方案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治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KLC和BCLC进行肿瘤分期,按是否最终接受两个分期系统推荐的治疗方案分组。比较患者是否接受BCLC或HKLC分期推荐方案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并评估拒绝BCLC或HKLC推荐方案对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果 接受BCLC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拒绝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48% vs. 30%, P<0.001)。与拒绝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相比,接受HKLC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亦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41% vs. 29%, P<0.001)。对BCLC和HKLC交叉亚组分析,BCLC-B/HKLC-Ⅰ+Ⅱa+Ⅱb、BCLC-B/HKLC-Ⅲa+Ⅲb和BCLC-C/HKLC-Ⅲa+Ⅲb亚组中,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显著高于接受TACE、索拉非尼或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高(均P<0.05)。 结论 接受BCLC和HKLC分期系统推荐治疗方案可以提高HCC患者的存活率,但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指导作用减弱。部分BCLC-B/HKLC-Ⅰ+Ⅱa+Ⅱb、BCLC-B/HKLC-Ⅲa+Ⅲb和BCLC-C/HKLC-Ⅲa+Ⅲb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根治性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岩黄连水提物对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含不同浓度(0.4 mg/mL、0.8 mg/mL、1.6 mg/mL)的岩黄连水提物100 mL作用于肝癌 HepG2 细胞,以等量未处理培养基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4 h、48 h和72 h不同浓度岩黄连水提物作用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0.8 mg/mL、1.6 mg/mL干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0.4 mg/mL(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岩黄连水提物作用肝癌HepG2细胞48 h后的细胞迁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可上调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01)。结论 岩黄连水提物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F-κB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探索广西钩藤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态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优化的试剂盒提取法提取大叶钩藤、白钩藤、毛钩藤3种植物的总DNA。用经过筛选的18条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优化后的试剂盒提取法可有效获取3种钩藤属植物的基因组DNA,18条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条带共26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31条,多态率达到88.9%,扩增效果好。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5份钩藤供试材料聚为3类。结论 3种广西钩藤属药用植物的聚类结果与其种和地理区域远近一致,与形态学观察可能存在差异。所得RAPD标记可用于钩藤属药用植物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今后开发遗传鉴定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消积方水提物抗肝癌机制以及对细胞自噬流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提取健脾消积方水提物,作用于SMMC7721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并监测自噬体的形成及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CK8检测显示,细胞加药后24 h、48 h、72 h、96 h,增殖均受到了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 458、81. 093、85. 328、100. 158,P值均0. 001)。流式细胞学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加药组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42. 629,P 0.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Beclin1蛋白表达下调,自噬标志蛋白LC3Ⅱ表达上调,P62表达上调。加药组细胞的自噬体向自噬溶酶体的流动受到了阻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 155,P 0. 001)。结论健脾消积方水提物能够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能上调Beclin1的表达,下调LC3和P62的表达并阻滞自噬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抑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基因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LO2)中PRMT2的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针对PRMT2基因的3对小干扰RNA,体外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转染到相对高表达PRMT2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中抑制PRMT2基因的表达,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对照组。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PRMT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人正常肝细胞LO2相比,PRMT2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中相对高表达。将siPRMT2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后,与NC组相比,siPRMT2-1和siPRMT2-2组的PRMT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NC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NC组相比,将siPRMT2-1和siPRMT2-2转染进HepG2和SMMC-7721细胞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均<0.05),NC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RNA干扰抑制PRMT2表达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RMT2可能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F(apolipoprotein F,APOF)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酸不稳定亚基(the 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acid labile subunit,IGFALS)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88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88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APOF基因和IGFAL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APO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0.156±0.019 vs 0.971±0.010,P<0.001;0.156±0.019 vs 81.140±0.092,P<0.001);肝癌组织中IGFALS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0.111±0.016 vs 1.090±0.054,P<0.001;0.111±0.016 vs 1.101±0.211,P<0.001)。APOF mRNA表达与门静脉侵犯相关(P=0.004);IGFALS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相关(P<0.05)。APOF mRNA表达水平与IGFALS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1)。结论 APOF和IGFALS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与门静脉侵犯有关,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