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Ⅲ~Ⅳ期及术后复发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为14.3%(3例),稳定(SD)为33.3%(7例),疾病进展(PD)为52.4%(11例);客观反应率(ORR)为13.3%(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7.6%(10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病灶≥6 cm(或≥5 cm)较<6 cm(或<5 cm)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Ⅰ~Ⅱ期较Ⅲ~Ⅳ期平均OS明显延长(P<0.05)。位于中央的病灶较周围的病灶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60岁,≤60岁)、吸烟史(是/否)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8.1%(8例)、蛋白尿23.8%(5例)、手足综合征28.6%(6例)、腹泻28.6(6例)、骨髓抑制38.1%(8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病灶大小、位置及分期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DXM)联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LTS)治疗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甲状腺内注射DXM结合口服LTS给药,对照组单纯口服LTS进行治疗,跟踪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POAb、TGAb、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和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甲状腺内注射DXM联合口服LTS可以有效改善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分泌,治疗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国内目前的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及检出率不断增高,由于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很大.现对首钢在职健康人群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影响该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小细胞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18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导管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后超选至子宫动脉后灌注化疗药物,并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化疗方案为EP方案或者CAV方案。介入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复查病情,并按RECIST标准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第1个月1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9%,II期、III期、IV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90%、80%;第3个月患者总有效率为66.7%,II期、III期、IV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70%、40%。结论:宫颈小细胞癌介入化疗栓塞疗效好,是可选择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u)nther Tulip可同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 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 cm)、疼痛、皮肤晕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 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 共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 min(0.5~5 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 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同收过程耗时4.4 min(2~15 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区公务员2012-2014年体健康体适能的变化趋势,为其科学健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2-2014年某区公务员3次体质测试资料,以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分析该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结果30~39岁男性2014年肺活量体重指数高于2012、2013年(LSD-t=3.00,P<0.01;LSD-t=3.60,P<0.01);50~59岁男性2014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于2013年(LSD-t=2.59,P<0.05);男女台阶指数2013-2014年分别下降3.05%和5.19%。40~49岁男性2013年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2012年(LSD-t=3.08,P<0.01)。40~49岁男性2013、2014年反应时均低于2012年(LSD-t=2.02,P<0.05;LSD-t=2.90,P<0.01)。男性公务员BMI平均值范围为25.4~27.5。结论 男性公务员3年间心肺适能30~39岁升高,50~59岁下降;40~49岁平衡能力有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0~49岁灵敏能力持续增长;体重平均值3年均处于超重范围。女性公务员健康体适能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早期对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兔分为2组:A组(对照组)不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射频消融组、残瘤组).观察射频消融后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及肺转移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后2,7d,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明显低于同期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14 d 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较前增加,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2,14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7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早期对残余肿瘤细胞增殖及肺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20例。选择顺行入路或双入路,应用超滑导丝开通。结果14例开通成功,6例失败。开通成功患者闭塞段长度和病程平均为3.00cm和9.83个月,失败患者闭塞段长度和病程平均为2.13cm和27.6个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开通成功率为80%,大动脉炎性闭塞开通成功率为50%。残端呈“圆头”病变开通成功率为33%,残端呈“尖头”病变成功率为100%,(P〈0.05)。顺行入路开通成功率为65%;失败后再行双向开通,成功率为43%。结论病因、病程及残端形态与开通成功率相关性高,病变长度与开通成功率不具明显相关性。顺行开通成功率较高,若开通失败,再行双向开通时成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恒强旋转磁场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蛋白-2(BMP-2)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在骨折部位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探讨恒强旋转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方法将80只建立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磁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磁场干预组大鼠置于0.4T恒强旋转磁场(浙江康尔医疗器械公司)中,磁体旋转频率6Hz,每日磁场干预1次,每次连续30min,每周6次;对照组未做任何干预处理。分别于骨折后2、3、4和8周四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骨折部位BMP-2、PDGF-A和PDGF-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并采用Nikon显微成像分析仪(Nikon 50i,日本)拍照(图像放大400倍),用生物图像分析处理软件测量阳性染色区域的积分光密度值(IOD)。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时间、磁场的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效应。 结果①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骨折部位BMP-2阳性表达的I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8,P<0.01),多重比较显示,BMP-2阳性染色区域在骨折后2、3和4周时的IOD值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周(P<0.01),骨折后4周的IOD值亦明显高于骨折后2周(P<0.01);磁场干预与时间存在有交互作用(F=3.17;P<0.05)。②磁场干预组与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间骨折部位的PDGF-A阳性表达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6,P<0.01),多重比较显示,骨折后2周骨折部位PDGF-A的阳性表达的IOD值显著高于骨折后3周(P<0.01)、4周(P<0.01)和8周(P<0.01),骨折后3周和4周PDGF-A的阳性表达IOD也显著高于骨折后8周(P<0.01)。③磁场干预组骨折部位的PDGF-B阳性表达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磁场干预组(57.6±2.1) vs 对照组(50.1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P<0.05);且不同时间点骨折部位PDGF-B阳性表达IOD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0.06,P<0.01),多重比较显示,骨折后3周骨折部位PDGF-B阳性表达IOD值显著高于骨折后2周(P<0.05)、4周(P<0.01)和8周(P<0.01),骨折后2周和4周阳性表达IOD值亦显著高于骨折后8周(P<0.01)。 结论恒强旋转磁场可能通过调节骨折部位BMP-2和PDGF-B的表达,促进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