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8只。O组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K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F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睾丸静脉给予FDP 250mg/kg。于再灌注后6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测定肺组织MDA和SOD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O组比较,K组和F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组TNF-α和IL-6表达较K组和F组明显降低,与K组比较,F组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O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K组肺泡腔内渗出明显,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F组肺组织损伤较K组减轻。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的变化规律。方法肝移植受者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术前(T0)、无肝期30min(T1)、新肝期30min(L)、术毕(T3)、术后24h(T4)、术后48h(L)和术后72h(T6)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L~L时cTnI、CK.MB和LDH升高,T4~T6时CK升高、T2-L时α-HBDH升高,P〈0.05或P〈0.01;与T3时比较:T4时eTnI、CK-MB和CK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围术期存在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从新肝期开始出现,术后24h加重,48—72h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活体肾移植供者全麻拔管期的影响.方法 将全麻下行腹腔镜供肾切除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N组,n=20).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术毕前10 min停用麻醉维持药物,同时D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 μg/kg),N组以相同速率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100例,ASAⅢ或V级,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60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15、60min、术后 24、48、72 h采桡动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Ca2 浓度, 并于术前、无肝前期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60 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T在无肝期30 min-术后72 h、PT在新肝期15 min-术后24 h、 AFIT在无肝前期60 min-术后72 h延长,INR在新肝期15 min-60 min升高,DD在无肝期15 min-术后24 h升高,Fg在无肝期15 min-术后48 h降低,PLT在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min降低,血清Ca2 在无肝期15 min-新肝期60 min降低,血温无肝期15 min-新肝期15 min时降低(P<0.05或0.01)。从Sonoclot曲线变化趋势来看,凝血功能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逐渐下降,刚进入新肝期最下降低最明显。结论肝移植术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初期其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喻文立  李津源  杜洪印 《山东医药》2011,51(17):107-108
2010年7-12月,我们观察了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局麻在疝修补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行疝修补术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63±11)岁,ASAⅠ-Ⅱ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保护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38例患者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采取减少出血和凝血功能保护等血液保护措施,分别统计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简称“三期”)的液体出入量及成分输血;经中心静脉采血,分别测定诱导后、切肝期1h、无肝期15min、新肝期1h时肌酐(Cr)、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测量中心静脉压及Sonoclot数据。结果患者术中输全血总量为(816±86.3)ml,输红细胞总量为(962±55.3)ml,有2例未输血;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均维持一定尿量;三期的中心静脉压均比诱导后低(P<0.05),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与诱导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在新肝期明显升高(P<0.05);Sonoclot指标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在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均延长(P<0.05),无肝期及新肝期Clot率下降,血小板功能减退(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的血液保护应采取综合措施,切肝期应行凝血功能保护,无肝期应补充凝血成分,而新肝期在补充凝血成分的同时须注意尽早恢复新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肺动脉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水平的提高,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oPH)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预后有所改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重度PoPH患者肝移植1例,该受者经过肺动脉靶向治疗及体外膜氧合支持,成功度过了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22个月,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肝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津源  翁亦齐  喻文立 《黑龙江医学》2011,35(9):654-656,700
目的 评价磷酸肌酸钠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选择ASA分级Ⅱ~Ⅲ级,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磷酸肌酸钠组(CP组),每组20例.CP组切皮时,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30 mg/kg,继以4.0 mg/(kg·h)-1的速...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4-01/06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行肝原位移植术的患者38例,均知情同意。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典非转流肝原位移植术,分别在切皮时、无肝期20min、新肝期1h、术后24,48,72h6个时间点由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新肝期1h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含量、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比切皮时增高(P<0.05),术后24,48,72h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比切皮时增高(P<0.05 ̄0.01);而术后24,48,72h的肌钙蛋白Ⅰ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肌钙蛋白Ⅰ的变化说明再灌注期存在一过性心肌细胞损伤,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仍增高可能由肠道缺氧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重组活化入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20 s.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rFⅦa 40~80 μg·kg-1.分别于注药前即刻(T0)、注药后5(T1)、15(T2)、30(T3)、60(T4)、120 min(T5)、无肝期15 min(T6)及新肝期30 min(T7)取颈内静脉血4.5 ml,测定PT、凝血酶原活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T0比较,PT和INR在T1~6降低,PTA在T1-6增加,APTr在T2~5缩短,TT在T7延长(P<0.05),各时间点nb、PL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11±6)U,出血总量600~4000 ml,其中使用rFⅦa后120min内出血量200~2 400 ml.给药期间未发生过敏反应,术后未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前应用rFⅦa可改善患者术中凝血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