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对照组(视网膜光凝),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CMT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FA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率分别为52.3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6~12岁近视儿童92例(179眼),对所有患儿进行调节灵活度训练后,观察患儿屈光状态、年屈光度数增长幅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通过调节训练后,共有126眼达到正常,总有效率为70.39%,其中6岁~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依据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00D)、B组(-3.00D~-6.00D)和C组(>-6.00D),其中A组(<-3.00D)调节训练有效率为89.7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A组(<-3.00D)、B组(-3.00D~-6.00D)和C组(>-6.00D)训练后屈光度年增长幅度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6.00D)患儿训练前屈光度增长幅度最高(P<0.05),而训练后增长幅度虽有下降,但仍为最高(P<0.06)。结论:近视患儿通过调节训练可延缓屈光度的发展,在低年龄和低度近视患儿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眼球穿通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国儿童眼外伤的发生较多,占外伤总数的15%~27%,致盲率高达70%[1‐2]。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4例塑料硬质零食包装袋缘致儿童眼球穿通伤病例,现将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05~2010年我院采用切开引流挂线保留括约肌治疗术一期根治肛周深部脓肿1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患者中,男67例,女51例,年龄16~75岁,平均28岁;病程2~15d,平均6d。坐骨直肠窝脓肿例,直肠后间隙脓肿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例,肛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以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获得了明显矫正,其中,第2周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14);第4周随访时,最佳视力矫正为(0.47±0.14)。且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第2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22±91)μm;第4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76±48)μm。同时此次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对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肯定。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视力将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也将减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但此次调查受时间限制未能分析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因此临床上仍需加强重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25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初次就诊的125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初次就诊的1250例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男711例,女539例,年龄17 ~79岁,平均33.53岁.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我国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约占恶性肿瘤的1/5,多数患者虽经过手术、化疗,但仍失败于腹腔内复发或转移。为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我院试用热疗结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17例胃癌晚期腹腔转移患者,获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淋病(GU)患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加药敏;淋球菌(NG)培养;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结果 361例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感染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UU较多,其次为CT.NGU混合感染以UU+CT最多,其次为UU+MH;MH+CT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结论 361例淋病患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感染率为70.08%(253/361),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成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眼科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60眼)经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又分为湿性型14例、干性型16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OCT检测各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fiberlayerofmacular,MNFL)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nerveepithelium,RNE)厚度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层厚度值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厚度之比值(RPE/CC)。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 病例组的MNFL在各个角度的扫描平均值为(60.1±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7.9±7.3)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NE平均值为(274.6±21.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39.8±22.5)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PE/CC平均值为(111.3±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13.2)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81.8±19.5)μm、RNE(298.6±20.8)μm、RPE/CC(128.8±19.6)μm,均显著高于干性型的(41.3±15.6)μm、(256.7±17.2)μm、(92.4±16.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RNE、RPE/CC均发生显著变化,OCT检测可以作为病变情况进展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ranibizumab,RZB)玻璃体内注射与黄斑部格栅样光凝(gridphotocoagulation,GPG)联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DME患者88例。将患者分为单独使用GPG治疗的对照组和使用RZB联合GPG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BCVA都有所变好,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在1个月和3个月后效果更加明显。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眼压都有所升高;而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的眼压还有升高,但观察组的相对降低;在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才有降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MT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在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分别为(366.99±29.61)μm、(341.76±30.12)μm、(331.88±29.77)μm,较治疗前有降低,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RZB玻璃体内注射联合GPG不仅能改善黄斑水肿,短期内提高视力,而且能稳定现存视力,推迟复发时间,在临床治疗DME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