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86年6月11日,某地卫生部门接到报告称K区有多人突然发病和死亡。据报告K区自1986年5月以来有80多人因出现异常症状就诊。病者以往体健。病人的症状主要为大量流泪,流涎、肌痉挛、大量出汗、腹泻。严重者迅即发生肺水肿,伴惊厥和意识不清。未死亡者均在一天内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预处理组(I/R+NBP组)。通过氧气剥夺以及无糖培养基的更换模拟6 h缺血4 h复灌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细胞活性,探索丁苯酞的最佳药物浓度;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核糖核酸(mRNA)水平的表达。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丁苯酞的最佳用药浓度为100μmol/L;I/R组MDA、LDH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172.03±14.99)nmol/L比(38.98±6.49)nmol/L、(195.04±14.50)%比(100.00±0.00)%,t=14.106、11.354,P<0.05];I/R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22.36±2.71比1.00±0.00、6.20±0.31比1.00±0.00,t=13.660、28.874,P<0.05);I/R组PI3K、p-Akt的表达量也高于Sham组(0.61±0.34比0.34±0.01、0.95±0.04比0.36±0.04,t=13.487、18.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MDA、LDH的表达量低于I/R组[(56.98±4.79)nmol/L比(172.03±14.99)nmol/L、(140.34±4.44)%比(195.04±14.50)%,t=12.661、7.890,P<0.05];I/R+NBP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低于I/R组(6.66±0.60比22.36±2.71、1.76±0.11比6.20±0.31,t=9.798、2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PI3K、p-Akt的表达量高于I/R组(1.00±0.05比0.61±0.34、1.27±0.04比0.95±0.04,t=11.440、10.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及炎性反应进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过程可能有PI3K/Akt通路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河南省CT检查所致儿童和成人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和地区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配额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7个地市31台CT共计1113例受检者主要检查类型进行剂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和设备基本信息、扫描参数、相关剂量学信息等,通过剂量转换系数估算其所致典型有效剂量。结果头部常规CT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32.2、37.2、43.0、46.7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478.0、572.0、715.6、743.9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26、3.83、2.86、2.38 mSv;在胸部常规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均为9.3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141.7、178.8、224.0、238.7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53、4.64、4.03、3.10 mSv。CT检查所致成人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57.4、16.2、19.4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818.3、504.7和571.1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1.72、7.07和8.57 mSv。结论随着河南省CT设备的更新,检查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CT应用频度的快速增长,医疗机构应恰当选取CT各类检查的扫描参数,加强其影像质量及其所致剂量的优化匹配研究,完善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尤其是对射线敏感的儿童应尽快建立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推动CT检查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廖辉  孟春萍  李永兴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732-732,734
目的观察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按个体化原则服用解痉剂、胃肠动力促进剂、黏膜保护剂或制酸剂等治疗,A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10mg/d,疗程4周,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均有下降,A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愈率(75%)高于B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合并有抑郁症状,抗抑郁治疗可提高消化不良的疗效,同时降低HAMD评分。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乙肝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前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在HBx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系中,采用PCR选择性分离cDNA,进行差减杂交,得到5个HBxAg上调基因URG4、URG7、URG11、S15a、Sui1。建立特异ELISA方法,对中国居民及美国的韩国裔移民共1046例(其中慢性HBV感染400例,对照组646例),检测5个HBxAg上调基因的相应抗体,定其为HBV相关HCC癌前标志物,简称癌前抗体。结果表明,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HBV相关HCC组以及HCV相关HCC组检出癌前抗体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差异随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而增大,而HBV携带组、其它肝炎组以及其他肿瘤组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5个癌前抗体中,HBV相关HCC组检出3个或3个以上癌前抗体的阳性率为52.6%(30/57),乙肝肝硬化组为29.2%(35/120),慢性乙肝组为19.0%(29/153),而正常人群仅为0.8%(4/494)。在HBV感染各组病例中,慢性乙肝组癌前抗体阳性率为48.4%(74/153),乙肝肝硬化组为66.7%(80/120),HBV相关HCC组为82.5%(47/57)(P〈0.01),平均癌前抗体阳性数分别为1.37、2.12和3.52(P〈0.01)。这5个癌前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测不到,而在肝癌及其高危人群中高比例地出现,且阳性率随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而显著升高,反映了这些癌前抗体是肝癌发生的高危风险因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可以作为癌前病变趋势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寻找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青海油田发生该病的幼儿园和小学进行调查。结果:此次疫情流行历时8天。共出现幼儿病例10人,病例集中在3个班。调查发现接诊医生不熟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不能准确地筛查病例,基层人员缺乏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结论:幼儿园及小学应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晨检筛查制度及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茂名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茂名地区重点和普通中学、技校、大学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茂名市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大约为70.0%,危险行为主要为意外伤害、自杀、吸烟、饮酒、不良膳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接触毒品和无保护性行为。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与学生年龄及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有密切关系,且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校青少年普遍存在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针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开展综合性行为干预,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和评价某医院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及其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讨论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加速器靶前工作位、药物注射时手部辐射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88、6.6×103μSv/h,个别工作人员体表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射防护,加速器靶前操作、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环节放射防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掌握化州市高水碘分布情况,划定水源性高碘村范围,开展高水碘对居民碘营养水平的安全性评估,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横断面筛查方法,根据鉴江干流和支流的走向、地理位置等情况,将化州市全部镇(街)分重点调查镇和一般调查镇,筛查各镇自然村居民饮水碘含量;筛查发现碘含量100μg/L的水样,则在水样采集的自然村按10%比例进行扩大抽样以确定水源性高碘地区;在水源性高碘村开展居民尿碘、盐碘和6~12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随机抽查部分村居民饮用桶装水情况;水碘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ICP-MS),尿碘检测按《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甲状腺肿大用触诊法检查,盐碘含量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结果全市水碘中位数为20.0μg/L,共发现水碘含量:100.1μg/L的水样共115份,全是地下井水,一个自然村范围内地下水碘含量高、中、低3种浓度交叉并存;有7个自然村可判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3个村水碘中位数在100.1μg/L~150μg/L之间;上述村居民尿碘中位数在133.0μg/L~381.2μg/L之间,各村的井水碘含量中位数和居民尿碘中位数水平无相关性;各村的6~12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较低,碘盐覆盖率在80.6%~100.0%范围,抽查村居民家庭饮用桶装水比例均较高。结论化州市水源性高碘村在鉴江流域地区呈小范围、散点状分布,尚未发现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通过居民尿碘频数分布、碘盐覆盖率和饮用桶装水情况综合分析,建议采取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改水降碘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