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桥川 《广西医学》2000,22(2):348-349
1976年法美英 ( FAB)协作组以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为基础为常见的急性白血病 ( AL)订出分型和诊断标准。随着 80年代初骨髓塑料包埋半薄切片新技术的应用 ,使骨髓切片组织学应用于 AL的分型诊断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本文报告我科近期收治的 34例急性白血病 ( Acute leukemia AL)用骨髓切片和涂片联合诊断的结果 ,以探讨骨髓切片组织学在 AL诊断中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收集病例为 1 997年 1月~ 1 998年1 0月在我科就诊 ,经骨髓涂片与切片、临床、外周血确诊 AL患者 34例 ,均为初治。男 2 2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  相似文献   
2.
李桥川  邱录贵 《内科》2008,3(5):657-658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CD34^+细胞归巢相关分子(HRM)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不同来源的CD34^+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HRM的表达。结果骨髓(BM)、动员后的外周血(mPB)及脐血(UCB)来源的CD34^+细胞均高表达细胞黏附分子CD49d、CD49e、CD54、CD11a、CD62L、CD44、CD31。UCB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黏附分子中,CD49e表达显著低于BM和mPB来源的CD34^+细胞(P〈0.05),CD54表达显著低于mPB来源者(P〈0.05),CXCR4表达显著低于BM来源者(P〈0.05)。结论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归巢能力低可能是UCB移植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促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化学合成小鼠Ang-1基因经PCR扩增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所得转化子经PCR电泳分析并测序鉴定,携带外源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与携带腺病毒大部分基因组的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 293细胞,反复冻融获取重组腺病毒,终点稀释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所得腺病毒转染293T细胞48 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Western Blot分析A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产物电泳分析可见大小约1.5 kbp的特征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基因序列与Gen Bank提供的Ang-1序列一致,经HEK293细胞包装后腺病毒滴度为1×109pfu/ml,转染293T细胞后培养上清Western Blot分析可见大小58 k D特征性条带,即转染后能分泌正确大小的重组Ang-1蛋白。结论 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Ang-1蛋白对造血干细胞动员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D组(38例)和VAD组(21例),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VD组和VAD组治疗缓解率分别为83.78%和59.09%,VD方案优于VAD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轻微,在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脱发和血液毒性等,其中感染多以3~4度为主.结论 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例1, 男, 5岁,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3 d, 发热7 d"入院。入院后反复发热, 并逐渐出现精神症状, 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多发病灶, 脑脊液及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高弓形虫序列, 未能及时治疗, 疾病进展死亡。例2, 男, 9岁,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 发热4 d"入院, 入院后反复发热, 偶伴头痛, 血液及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高弓形虫序列, 脑脊液弓形虫PCR阳性。经及时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及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随访1年, 复查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病灶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对脐血(UCB)于/祖细胞(HSPC)的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从新鲜UCB中纯化CD34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悬浮扩增体系,分别于培养4、7、10和14d检测扩增细胞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功能和趋化功能变化.结果 [1]表达各种黏附分子的CD34 细胞亚群的数量在扩增过程中明显增加(7~32倍),而且扩增后CD34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a、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 细胞比较升高,CD62L、CD54和CD49e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凋;[2]在前7d的扩增中,CD34 细胞与FN间的自发黏附率和SDF-1诱导黏附率均呈上升趋势,扩增10d后呈下降趋势.[3]在前4d的扩增中,CD34 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体外迁移能力呈上升趋势,扩增7d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所建立的培养体系1周内可以提高UCB HSPC归巢相关功能,而继续扩增则不利于细胞这些能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8.
李桥川 《医学文选》2000,19(2):145-145
我们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 (CTX)联合冲击治疗狼疮性脑病患者 2 2例 ,获得较好的临床缓解和远期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0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治疗的狼疮性脑病患者 2 2例 ,其中男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3~ 5 6岁。病例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定的SL E诊断标准 ;2处于狼疮活动期 ;3出现抽搐或其它精神症状 ,除外尿毒症脑病、高血压脑病、激素和 /或败血症所致中枢神经系统 (CNS)改变 ,并由神经专科医师除外其他原因所致 CNS改变 ,判定狼疮性脑病的诊断。1.2 治疗方法  1A…  相似文献   
9.
反应停的少见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应停因其免疫调节、抗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多需长期使用。除嗜睡、疲倦、便秘等常见副作用外,也出现了一些相对少见的副作用,甚至影响治疗,如反应停周围神经病、深静脉血栓、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等。了解相关的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反应停的少见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应停因其免疫调节,抗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多需长期使用。除嗜睡,疲倦,便秘等常见副作用外,也出现了一些相对少见的副作用,甚至影响治疗,如反应停周围神经病,深静脉血栓,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等,了解相关的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