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Pilon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5.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需Ⅱ期植骨。按Mazur等制定的评分系统,临床疗效优23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确切,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术后患者ADL分级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死亡28例,占25%,术后钻孔引流组患者病死率为3.4%,显著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钻孔引流组Ⅰ~Ⅲ级患者显著多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应根据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量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AR抑制剂比卡鲁胺在不同AR表达量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MDA-MB-453、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AR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抑制剂比卡鲁胺作用于以上3株乳腺癌细胞株,用MTT法分别绘制细胞株6天的生长曲线,最后予30μmol/L的比卡鲁胺持续作用以上3株细胞6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用药前后AKT及AR的表达量。结果 AR在12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29%,其中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阳性率为44.68%,在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中阳性率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月经状态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6,P=0.048),但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等病理参数无关。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强阳性细胞株MDA-MB-453在给予30μmol/L比卡鲁胺作用5天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用药后MDA-MB-453中AKT的表达显著降低(0.651 4±0.134 8 vs 0.461 1±0.0759 3,P=0.049)。结论 AR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AR抑制剂比卡鲁胺对AR强阳性乳腺癌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R介导,从而抑制PI3K/AKT/m TOR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经激活后能够调节许多参与乳腺癌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免疫的基因表达。STAT1促进乳腺癌的生长,STAT1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能力。研究STAT1基因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药物常规治疗方案,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煎服2次,每次200 mL,疗程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脑细胞等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外分泌细胞对胰岛移植物的损伤作用及α-1抗胰蛋白酶(A1AT)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体内实验:消化成人尸体部分胰腺,人工挑选胰岛,并收集胰腺外分泌细胞.链脲霉素腹腔注射诱导Balb/c-Nu裸小鼠成为糖尿病小鼠.对照组(n=6)小鼠每只于左肾包膜下移植成人胰岛250个;共同移植组(n=7)小鼠每只分别于左肾包膜上、下极同时植入胰岛250个和等体积的胰腺外分泌细胞.持续检测受鼠血糖,28d后切取左肾,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左肾包膜下抗淀粉酶抗体的表达,并继续检测血糖.(2)体外实验.纯化胰岛组(n=6),每孔250个胰岛进行培养;非纯化胰岛组(n=6),每孔250个胰岛和等体积外分泌细胞同时培养;非纯化胰岛+A1AT组(n=6),每孔250个胰岛和等体积外分泌细胞同时培养,并加入A1AT0.5 mg/ml.48 h后,测定各孔胰岛中胰岛素含量和上清液中胰蛋白酶浓度.结果 (1)胰岛移植后,对照组和共同移植组受鼠血糖均逐步恢复正常.共同移植组较对照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取受鼠左肾后5 d(移植后33 d),两组受鼠血糖均>21 mmol/L.共同移植组可见肾包膜下有大量抗淀粉酶抗体阳性细胞,对照组少见.(2)纯化胰岛组胰岛素含量为(2.02±0.33)μg/孔,非纯化胰岛组为(1.13±0.27)μg/孔,非纯化胰岛+A1AT组为(1.68±0.17)μg/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化胰岛组胰蛋白酶浓度为(1.03±0.25)ng/ml,非纯化胰岛组为(6.92±1.21)ng/ml,非纯化胰岛+A1AT组为(3.23±0.55)n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腺外分泌细胞与胰岛同时移植会延迟植入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这与腺泡细胞内胰蛋白酶被激活、释放有关;在胰岛、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培养时加入A1AT,可以缓解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对胰岛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