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54例肺包虫破裂感染早期手术治疗杨铁南,李智毅,李迺泽,杨贵斌,陈宏,刘筠,朱佳龙肺包虫破裂并感染多数是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我院从1981~1995年对54例肺包虫破裂并感染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36 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 56 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 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 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 235 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 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智毅  魏红 《农垦医学》2000,22(2):87-88
迟发性血气胸是指一部分病人在胸部外伤后早期无血气胸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者。其发生率较高 ,以往对此病认识不足 ,常延误诊治而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 1 994年 1月~ 1 998年1 2月我们共收治胸外伤 2 4 9例 ,其中迟发性血气胸42例 ,占 1 6.9%。现就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男 3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2~ 64岁。伤因依次为 :车祸、砸伤、压伤、坠落伤及钝器伤。发生时间 :2天~ 7天者 38例 ,7天~ 1 0天者 3例 ,1 0天以上 1例。伤情 :①胸部伤 :肋骨骨折 39例(其中 2例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4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5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57例治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3.38%。结论室缺患儿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可缩小梗死面积及改善预后。据文献报道,3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3%,而3~6小时之间仅为37%,这被称为溶栓治疗中的时间依赖性[1]。可谓“时间就是心肌细胞。”MITI研究也表明,如于发病后70min内溶栓,30天病死率为12%,70至180min内病死率则为87%,这说明力争时间早期溶栓,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可见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抢救及早期溶栓的重要性。据此,本文对1996年7月至1998年5月间,5例2小时内溶栓的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报告如下,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 病例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