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扩张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局灶症状的疗效。方法 以 2 3例有局灶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为观察组 ,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管扩张药 ,并选择同期内仅采用常规治疗的类似病人 1 9例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局灶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管扩张药运用早晚对局灶症状恢复有影响。结论 血管扩张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灶症状有显著效果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重组腺病毒对HepG2细胞的IL-17R和接头蛋白Act1表达的影响,以及HBV对IL-17诱导NF-B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HepG2细胞的IL-17、IL-17R和Act1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17R和Act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F-B核移位;ELISA检测上清的IL-17含量.结果:各组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IL-17且亦未检测HepG2细胞有IL-17的mRNA表达;HBV重组腺病毒组的IL-17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浓度对照组(0.68±0.02vs0.89±0.03,0.33±0.06vs0.81±0.01,0.12±0.01vs0.86±0.05,P<0.05;蛋白:0.84±0.12vs1.01±0.13,0.56±0.09vs1.01±0.08,0.24±0.08vs0.98±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HBV重组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对HepG2细胞接头蛋白Ac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时HBV重组腺病毒能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但HBV重组腺病毒与对照组比较,对接头蛋白Act1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影响无明显变化;同时HBV重组腺病毒能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结论:HBV重组腺病毒可降低HepG2细胞的IL-17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对HepG2细胞的IL-17R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优思弗胶囊,每次250 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优思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P<0.05);谷丙转氨酶(ALT)从145.5±80.4 U/L下降至47.3±35.6 U/L,总胆红素(TBIL)从96.9±37.2μmol/L下降至37.9±37.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从66.4±27.5μmol/L下降至21.9±26.1μmol/L,总胆汁酸(TBA)从78.7±33.1μmol/L下降至27.7±36.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从138.1±30.4 U/L下降至76.5±5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从167.0±44.6 U/L下降至84.3±72.8 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优思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结论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有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同时联合营养控制和饮用10%酒精复合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第4周末,肝纤维化模型建立(2期肝纤维化形成),然后用不同剂量白屈菜红碱治疗,同时设立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IFN-γ组.给药8周末取血清检查HA、ALT.结果 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血清H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与IFN-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ALT在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IFN-γ组与模型组之间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白屈菜红碱能降低血清HA的含量,具有抗化学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且疗效与IFN-γ相当;但白屈菜红碱没有降低血清ALT,无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屈菜红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同时联合营养控制和饮用100 mL/L乙醇复合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实验第4周末, 肝纤维化模型建立(2期肝纤维化形成), 然后用低、中、高剂量白屈菜红碱(0.2、0.6、2.0 g/L)治疗, 同时实验设立病理模型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INF-γ)组. 给药8 wk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白屈菜红碱组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TGF-β1:6.08±2.35, 4.31±2.10, 4.7±1.70 vs 9.33±3.08; α-SMA:3.75±1.76, 3.23±1.42, 3.20±1.17 vs 6.67±2.29, 均P <0.01), 而与INF-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23±2.24, 3.38±1.39, 均P >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  相似文献   
6.
阴囊部鲍温样丘疹病演变为疣状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囊部鲍温样丘疹病演变为疣状癌1例李铁男,刘岩,顾苏宁,李映菊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03)患者男,32岁。半年前于阴囊右侧发生数个粟粒大小暗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以后皮疹增多,阴囊左侧也出现同样皮疹。皮疹逐渐增大。曾在外院以“血管...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肿瘤很少见。本文报告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甲状旁腺肿瘤,3例做电镜观察,重点阐述甲状旁腺增生、腺瘤和腺癌的病理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归纳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的超微结构特征,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最佳方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方法将68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5 mg地塞米松组27例、10mg地塞米松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5 mg地塞米松组:27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5mg,间断给药,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00μmol/L停用激素;10 mg地塞米松组:21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0 mg/天静脉滴注,使用一周后,开始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20例仅采用综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以及每组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两个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 mg地塞米松组的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比10 mg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激素,间隔用药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疗效明显,病程缩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的血清甘胆酸,探讨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18例HBV感染的孕妇为实验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清的甘胆酸值。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甘胆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甘胆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升高。结论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检测血清甘胆酸值,对妊娠晚期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藤茶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TCF)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5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CF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于12周末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TCF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的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CF组的SOD活性显著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TCF能有效降低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防止体内抗氧化酶受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