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8版TNM分期模式下淋巴结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评价N分期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1 851例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078例、女773例,年龄16~86(59.7±9.7)岁。根据淋巴结的状态对N分期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分组之间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全组包括1 209例N0患者,305例N1患者和337例N2患者。N0患者根据是否对第13、14组淋巴结分检分为N0a组和N0b组,N0a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N0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81.3%(P0.001)。根据是否为多站淋巴结转移将N1分为单站(N1a)组和多站(N1b)组,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根据是否存在第10~12组淋巴结转移将N1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组(78.4%vs.64.3%,P=0.007)。N2患者分为单站转移(N2a1)组、单站伴N1阳性(N2a2)组和多站转移(N2b)组,分别占22.0%(74/337)、37.7%(127/337)和40.3%(136/337),三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分别为62.2%、56.5%和37.3%(P=0.001)。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N分期进行亚组分析,组间有显著的生存差异,对N分期的进一步细分可能更契合精准分期模式下的多学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SCLC(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及辅助化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应用对相关NSCLC临床治疗效果的总体影响,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9年8月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接受手术+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的NSCLC病例191例,均采用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方案.分析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选择进行新辅助化疗及辅助化疗的病例在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特点,观察化疗T评效、R0手术切除率,并以SPSS16.0软件统计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既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数据比对,评估循证医学证据的应用价值及合理应用选择.结果:全部病例中19.37%选择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共37例,其中ⅢB期占24.3%,ⅢA期54.1%;80.63%选择手术+辅助化疗,共154例.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有效(RR=CR+PR)率70.3%,病理完全缓解(pCR)5.4%;中位生存时间MST 14.6(6.18~23.01)个月;总生存率,1年86.0%,3年53.9%;无病生存率,1年62.1%,3年23.4%.手术+辅助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ST25.9(19.03~32.77)个月;总生存率,1年93.3%,3年73.8%;无病生存率,1年71.0%,3年34.0%.结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NSCLC新辅助及辅助化疗的应用具有重要且显著的影响,具备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辅助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选择,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相对较少;对于应用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的选择,病例相对集中于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支持的主要受益人群:Ⅱ~ⅢA期及有切除可能的部分ⅢB期病例,且新辅助化疗应用以提高切除率为主.  相似文献   
3.
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癌组织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endostatin、VEGF-C和VEGFR-3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对98例肺癌根治手术后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标本的endostatin、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ndostatin、VEGF-C、VEGFR-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79.6%、61.2%。其中endostatin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25),VEGF-C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7)。不同N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枚数分组的患者,其endostat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反趋势。VEGFR-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3)。VEGF-C的表达情况与脉管癌栓相关(P=0.050)。在转移性淋巴结中,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达88.0%,未转移淋巴结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性淋巴结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结论:endostatin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ndostatin可能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淋巴结转移,VEGF-C/VEGFR-3通路通过促进微淋巴管的增生直接参与淋巴结转移,对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术期补充乳清蛋白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某医院择期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人体成分测定等对两组患者于术前门诊、术前1天、术后1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鼻空肠营养管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影响。 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同组手术医师收治食管癌患者,根据病情接受经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或经左/右颈、右胸及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选择性使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经鼻空肠营养组,n=48)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经皮空肠穿刺组,n=38)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1) 本研究8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NRS 2002量表进行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58%,两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2)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以三切口手术为主,手术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明显延长(P=0.000),两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间(P=0.114)和术后住院时间(P=0.4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给予时间相当(P=0.561),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给予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晚(P=0.032),可能与手术医师顾虑穿刺管腹腔瘘,导致肠内营养给予加量较为谨慎有关;(4)两组患者对营养管舒适度评价方面,经鼻空肠营养组患者自身耐受能力不同,评分为6.00(3.00)分,而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评分仅为1.00(3.00)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感觉营养管的舒适程度显著好于经鼻空肠营养组(P=0.000)。结论两种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均安全可靠,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良好;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患者感觉更为舒适,耐受力好,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7.
8.
提到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很多人会有些疑惑:小细胞肺癌能手术治疗吗?我发表的第一篇SCI文章就是关于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方面的,当年我总结了我们团队7年间做的59例小细胞肺癌手术的生存数据。什么?7年才做了59例小细胞肺癌手术?是的,就是这么少。本期我们来谈一下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EA最佳预测值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早期肺癌,利用ROC曲线获得最佳CEA值,利用SPSS软件分析CEA在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231例Ⅰ期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为20.3%(47/231);整体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43.1月(9.5~97.2)月;其中腺癌181例,鳞癌50例。利用ROC曲线,腺癌患者中CEA取最佳预测值为2.47 ng/ml。患者术前CEA2.47 ng/ml与肿瘤低分化、最大径3 cm、脉管癌栓相关(P0.05),术前CEA2.47 ng/ml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复发转移因素(P=0.022);鳞癌患者中CEA的最佳预测值为1.91 ng/ml,患者术前CEA1.91 ng/ml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术前CEA1.91 ng/ml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复发转移因素(P=0.04)。结论即使患者术前CEA值低于正常值(5 ng/ml),术前CEA值在预测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时也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CEA最佳预测值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早期肺癌,利用ROC曲线获得最佳CEA值,利用SPSS软件分析CEA在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231 例Ⅰ期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 例,复发转移率为20.3%(47/231);整体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43.1月(9.5~97.2)月;其中腺癌181例,鳞癌50例.利用ROC曲线,腺癌患者中CEA取最佳预测值为2.47 ng/ml.患者术前CEA〉2.47 ng/ml与肿瘤低分化、最大径〉3 cm、脉管癌栓相关(P〈0.05),术前CEA〉2.47 ng/ml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复发转移因素(P=0.022);鳞癌患者中CEA的最佳预测值为1.91 ng/ml,患者术前CEA〉1.91 ng/ml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术前CEA〉1.91 ng/ml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复发转移因素(P=0.04).结论 即使患者术前CEA值低于正常值(5 ng/ml),术前CEA值在预测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时也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