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经改良的胫骨粗隆下截骨延长术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175例。通过1~5年随访,改良的术式取得手术优良率达96%的确切疗效,具有并发症少,经济简便的优点。不适为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分化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大部分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199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各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中医分型分为风痰瘀血型、肝阳暴亢型、痰热腑实型和气虚血瘀型,治疗组各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抵当汤治疗。分别于不同时点抽血5mL,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结果:治疗组风痰瘀阻型、肝阳暴亢型、痰热腑实型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气虚血瘀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当汤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风痰瘀阻型、肝阳暴亢型、痰热腑实型患者促炎性因子,提高抗炎性因子(IL-10)水平,从而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胫骨粗隆下截骨延长术是近年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短缩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亦不容忽视的。作者经251例延长术的总结,就其并发症提出改良手术方式,正确处理其并发症以及指导患者的有效功能锻炼,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分析9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发生率为17.05%,MODS患者死亡率为50.29%,发生MODS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和发生MODS的器官数目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值)、入院时意识状态、白细胞计数、入院24h最高体温6项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易引发MODS,尤以病灶面积较大、靠近中线多见;可以通过二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发展程度;通过发病早期对各项危险因素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以便实施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能否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阐明中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药组21例,采用中医药治疗,口服,21天为1个周期;中医药加化疗组22例,采用联合化疗方案配合中医药治疗,21天为1周期,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结果:中医药加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中医药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中医药加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77.78%、57.14%,中医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8%、78.95%、6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KPS评分中医药加化疗组治疗前分别为(16.11±2.91)、(54.06±4.93)、(64.44±3.18);治疗后分别为(19.38±4.78)、(50.17±7.26)、(60.19±7.90),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组治疗前分别为(15.95±2.87)、(54.06±3.98)、(64.71±6.23),治疗后分别为(10.35±5.38)、(59.65±4.03)、(69.51±3.2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趋势是向好的方向;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药组明显低于中医药加化疗组(P<0.05)。结论:中医药组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1年1月~2008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高血压年数、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24h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血压、发病季节、术前GCS评分、临床分级、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等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328例患者中死亡63例,病死率为19.2%(63/3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GCS评分、脑出血量、入院时最高体温、入院意识状态及高血压年数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预防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GCS评分、脑出血量、入院24h内最高体温与入院时意识状态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