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型医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临床诊疗水平、科研、教学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其科研的主体为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研究型医院主体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就科研型实验室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的补充作用进行讨论,探讨科研型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的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促进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加强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中合作意识,进而对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斑块进行充分的组织学判读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把握CEA斑块的组织学表现,进而推进临床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我们将运用数字病理扫描仪对CEA斑块的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扫描,介绍数字病理扫描在CEA斑块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经数字病理扫描所得的图片,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保存CEA斑块组织切片的全层面信息;在软件的帮助下有助于非常方便地测量斑块内各成分的大小;有助于精确评估斑块的狭窄程度。结论综上,数字病理成像应用于CEA斑块,结合MRI,有助于高效且准确地判读斑块组成和预测斑块稳定性,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 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 3%(330/378)、79. 6%(129/162; OR=1. 759,95%CI:1. 080~2. 864,P=0. 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 6%(331/378)、80. 9%(131/162; OR=1. 667,95%CI:1. 014~2. 738,P=0. 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 069,95%CI:1. 022~1. 118,P=0. 004)、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 202,95%CI:1. 035~4. 688,P=0. 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2. 199,95%CI:1. 005~4. 809,P=0. 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的风险因素。结论 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RNDE不同转录本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0种CRNDE转录本(a-j)在非肿瘤脑组织、低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高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RNDE 10个转录本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升高.低恶性程度组织中各个转录本之间变化差异不大,变化倍数为非肿瘤组织的3~7倍.高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中,各转录本之间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录本g表达变化最大,为非肿瘤组织的195倍,转录本a、b、c、d、e、i、j表达水平较非肿瘤组织升高50~ 100倍,转录本f、h表达水平较非肿瘤组织升高25~50倍.转录本g△Ct值的ROC曲线表明区别正常样本、低恶性程度和高恶性程度胶质瘤的阈值为12.40和9.29.结论 与低恶性程度组织相比,高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中CRNDE各个转录本之间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录本g表达变化最大,具有作为胶质瘤检测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发挥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RNDE基因干扰siRNA转染人胶质瘤U87细胞系,利用PE Annexin-V/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利用Western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干扰CRNDE表达的胶质瘤细胞中,细胞凋亡程度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PARP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CRNDE可能通过降低凋亡相关蛋白活性及表达水平,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蛋白C受体(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正常体检对照者432例,收集基本资料及临床信息。利用Real-time PCR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两组人群目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χ2=-9.738、-6.006、12.144、-6.691、-10.451、8.303、3.879、17.967、-9.328、-7.675,P<0.05)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两组人群中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132、2.353、2.342、0.694、0.0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与健康人群rs1867624、rs2820315、rs867186三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可迅速改善眩晕症状。笔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眩晕患者38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扁桃体炎由细菌感染者居多,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但细菌与病毒混和感染者亦不少。现将笔者采用西黄清醒丸治疗急性扁桃体炎200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本室就诊的患者。男48例,女52例,年龄21~62岁。病程2天至3个月余。急性咽炎36例,慢性咽炎22例,急性喉炎20例,慢性喉炎22例。其中急性喉炎患者中有声带充血12例;声带水肿8例。慢性喉炎患者中伴有声门闭合不良者8例,肥厚性喉炎5例。符合《耳鼻咽喉科诊断学》急慢性咽喉炎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将100例急慢性咽喉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20m l,以0.9%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厚薄及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脑卒中风险因素等临床信息,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MRI)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薄,依据纤维帽厚度及完整程度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利用Real-time PCR方法,使用Taq Man探针对厚/完整型纤维帽组及薄/破损型纤维帽组患者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95例颈动脉斑块具有厚/完整型纤维帽,81例具有薄/破损型纤维帽。对两组患者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A是形成薄/破损型纤维帽斑块的风险因素(OR=2. 89,95%CI:1. 03~8. 06,P=0. 04),其基因频率在厚/完整型纤维帽组和薄/破损型纤维帽组中分别为91. 58%和96. 91%。结论 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变薄/破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