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 3h 2h的浓度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了 5 7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和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血清cTnT ,CK MB及CK水平 ,并计算溶栓后 3h与 2h血清cTnT浓度比值。结果 ①cTnT释放呈现两种特征 ,再通组呈双峰型 ,未通组呈单峰型 ,且再通组后期峰值较未通组峰值低 (P <0 .0 1)。②cTnT浓度 3h 2h比值再通组明显高于未通组 (P <0 .0 1) ,以该比值 >1.4 8作为判定再通的标准 ,其对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分别为 83.3% ,90 .5 % ,93.8%。与峰值时间判定冠脉再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TnT的动态检测可有效地判定对AMI溶栓后再通与否 ,特别是溶栓后 3h 2h浓度比值 >1.4 8可作为早期判定冠脉再通的标准 ,且具有迅速、省时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29例不同治疗方法 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剂量少于20 ml者存活率均达100%,20 ml以上中毒者,治疗方法 2组存活率较方法 1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结论 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能够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钡盐中毒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近来我院应用血液灌流成功救治了 3例大剂量钡盐中毒患者 ,报告如下。例 1 患者女 ,2 4岁。误食碳酸钡粉末约 30 g ,2 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约半小时后被急送入院。查体 :T 36 .7℃ ,P 80次 /min ,R 18次 /min ,BP 110 /80mmHg。意识清 ,精神不振 ,心音低 ,心率 80次 /min ,心律不齐 ,肝脾不大 ,四肢腱反射减弱 ,肌张力低 ,病理反射 (- )。辅助检查 :血钾 2 .6mmol/L。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ST段压低 ,T波倒置 ,出现u波。治疗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洗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中毒致食道破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7岁,农民,服百草枯150 ml,胸骨后灼痛3 d,突发胸痛伴烦躁8 h,于2003年4月23日上午9点10分转入我院.患者3 d前自服百草枯150 ml,即到本地医院给予洗胃、禁食、保护胃黏膜、补液、预防感染等抢救. 该患者一直有口咽和胸骨后灼痛,但能忍受,8h前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伴烦躁不安,无胸闷、咳嗽、咳痰,先后肌内注射强痛定0.1g、杜冷丁0.1g、安定10mg,效果差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因持续性左上腹痛伴恶心4h并呕吐1次,于2007年6月4日16时来诊。患者否认外伤史,发病以来大便1次,无腹泻,未治疗。查体:T36.6℃,P76次/min,BP130/8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不活跃。血常规示WBC10.4×10^9/L,N77%,RBC4.87×10^12/L,尿常规、血淀粉酶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94年1月至199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2例老年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70岁组(117例),65~69岁组(152例)和65岁组(233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UKTP剂量为200万U至300万U,采用Bolus法30min内给药。结果(1)按临床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标准,三组再通率依次为70.9%,79.6%和81.5%,≥70岁组与65岁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再通率为78.5%。(2)5周病死率分别为3.4%,3.3%和3.0%,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总病死率为3.2%。(3)轻度出血发生率三组分别为17.9%,16.4%和16.3%,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中度出血发生率为0.9%,0.7%和1.3%,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无脑出血者。出血总发生率为17.7%。(4)≥70岁组和65岁~69岁组EF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对高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皮肤感染致狂犬病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张景永,王保全,李光辉,刘同样,李善孝,张言镇(潍城区大柳树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男,18岁。因低热、头痛、呕吐7d,于1991年6月9日急诊。7d前晨起时出现低热,头痛,呈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无...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尿激酶溶栓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因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后 ,溶栓治疗曾被列为禁忌证。其原因与心肺复苏导致可见或非可见性创伤有关。我们在充分评估病情 ,权衡利弊基础上 ,对 13例AMI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施行了尿激酶 (天普洛欣 ,UK)溶栓治疗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3例AMI患者 ,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 48~ 6 7岁。 10例在入院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例于入院前发生 ,复苏成功后转入CCU病房。停搏时间平均 (3.1± 1.3)min。心室颤动 (室颤 ) 11例 ,心脏停搏 2例。方法 :在心电、血压监护下 ,使用下列心肺复苏方法 :(1)体…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1岁。有排尿性晕厥发作史4年,每年不定期发作2~3次,均在排尿终止时突然意识丧失,发作前无预兆及任何不适感,多持续数分钟后意识恢复,发作后感到心悸,致小时即消失。不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无室性早搏。病人于1990年3月4日和1991年5月6日两次发作排尿性晕厥后急诊,心电图检查均示频发室性早搏,早搏频率8~10次/min,未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心电监护下,发现早搏逐渐减少并在4h 内自行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