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烙印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就提出了分子烙印的概念,虽然该学说已经被克隆选择理论所否定,但化学家们却由此受到启示而发明了分子印迹技术。1949年Dickey首次实验了染料在硅胶上的印迹;1972年Wulff等在高分子聚合物上成功地实现了印迹。  相似文献   
2.
采用DIG及Biotin标记寡核苷酸,研究了两种非放射性标记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的实验方法,即化学发光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chemi-EMSA)的可靠性,并对两种标记体系的化学发光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进行了比较,以确立一种最佳的化学发光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对转录因子蛋白NF-κB的实验研究,两种标记体系均可以获得良好的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效果,其中“Biotin-streptavidin-HRP-ECL化学发光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体系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CTLA-4基因(rs926169)多态性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对Ⅱ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425例,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logistic回归和叉生分析探讨基因和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T2DM发生的关系。结果 (1)BMI、居住地为农村、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有糖尿病家族史为T2DM患病的危险因素;(2)CTLA-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3)调整协变量后显性模型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5%CI:1.021~2.443),提示携带G等位基因者较未携带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4)叉生分析表明,CTLA-4基因(rs926169)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在相加模型(P=0.041)和相乘模型(P=0.006)上均有交互作用。结论 CTLA-4基因(rs926169)AG、GG基因型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T2DM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对p53凋亡刺激蛋白2 (ASPP2)基因启动子区进行了甲基化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基因近端启动子区存在一个长1391bp的CpG岛,且此区域中包含19个转录因子的37个结合位点,其中有13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含有CpG;甲基化预测发现在含CpG的23个TFBS中有18个位点的CpG易发生甲基化.由此推断ASPP2是典型的多因子调控的CpG岛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将影响转录因子结合,导致ASPP2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和人成纤维细胞HFL-1的ASPP2基因启动子CpG岛中含4个E2F结合位点区域的甲基化实验检测,证明这种推断是正确的.这一研究说明,对重要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TFBS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南,对促进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1]就提出了分子烙印的概念,虽然该学说已经被克隆选择理论所否定,但化学家们却由此受到启示而发明了分子印迹技术。1949年Dickey[2]首次实验了染料在硅胶上的印迹;1972年Wulff[3]等在高分子聚合物上成功地实现了印迹。随着Wulff[  相似文献   
6.
一种中药鉴定gDNA芯片的制备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同祥  王进科  王小兰  陆祖宏 《中草药》2005,36(7):961-964,992
中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中药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药材品质评价水平。至今,中药鉴定技术经历着从传统生药鉴定学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向遗传物质DNA分子水平发展的历程,运用DNA芯片技术进行中药鉴定成为中药鉴定发展的方向之一。介绍了筛选gDNA种特异性探针的抑制性差减微阵列“SSH-ar-ray”新技术,该技术是将抑制性差减杂交与基于尼龙膜微阵列杂交相结合。以名贵中药材石斛5个品种作为实验材料,首先是用抑制性差减杂交获得2个品种之间的gDNA差异片段,然后用这些gDNA差异片段与由所有研究品种的gDNA制备成的微阵列杂交筛选到某一个品种的种特异性gDNA片段。这些种特异性gDNA探针作为种特异性探针进行物种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鉴定gDNA芯片的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高密度微孔板技术和DNA微阵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蛋白质芯片技术,能够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基因高通量表达分析,从而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效方法。蛋白质芯片依靠手工、压印或喷墨的方法将探针蛋白点样在化学膜、凝胶、微孔板或玻片上形成阵列,经过与样品的杂交捕获靶蛋白,再用原子力显微镜、磷光成像仪、光密度仪或激光共聚焦扫描仪进行检测,获得靶蛋白表达的种类、数量及关联等信息。蛋白质芯片已经用于研究蛋白质表达谱构成及变化、蛋白质与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配体等)的相互作用、抗原体筛选、酶与底物相互作用。蛋白质芯片在医学临床诊断、疗效分析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9例T2DM(病例组)和216例非T2DM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THFR(rs1801133)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T2DM发生的关系,应用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探讨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T2DM发生的影响。结果 体质指数(BMI)≥24、居住地为农村、有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有糖尿病家族史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模型下,调整协变量后,CT、TT基因型个体T2DM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67倍(95%CI1.057~2.627,P=0.028),提示携带T等位基因者较未携带T等位基因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叉生分析显示,MTHFR(rs1801133)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在相乘模型上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在T2DM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表明,MTHFR(rs1801133)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两个因素构成的交互作用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 MTHFR(rs1801133)CT、TT基因型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T2DM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供p50研究所需大量纯蛋白.方法:将编码p50 N端39-376aa肽段的cDNA片段插入到pET-32a ( )载体的BamH Ⅰ和Nco 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了p50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p50),用IPTG诱导表达,His-Bind柱进行纯化.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p50)30 ℃,0.1 mmol/LIPTG诱导5 h,重组蛋白大量表达,经凝胶迁移滞后实验证明纯化的重组p50蛋白具有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活性.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通过His-Bind柱亲和层析法可以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并通过凝胶迁移滞后实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乐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及数量的影响.方法 31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0.6ml生理盐水、0.3,0.6ml可乐灌胃),腹腔注射组(0.6ml可乐注射)和阳性对照组(0.6ml环磷酰胺腹腔注射)5组.灌胃及腹腔注射1次/d,连续7d,测定小鼠精子的运动参数,并观察其畸形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肾脏系数与阴性对照、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小鼠附睾系数明显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的精子平均移动角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精子密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低、高剂量组及腹腔注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组与腹腔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乐对小鼠精子活性和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