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空巢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促使空巢老年人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8例60岁以上空巢老人,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的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2.44±5.68)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24±3.57)分;2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体育锻炼、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对积极应对有影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7.049,P=0.008;χ2=21.881,P=0.000;F=8.353,P=0.000;χ2=19.028,P=0.000;F=3.641,P=0.027;χ2=27.995,P=0.000);3性别、经济来源、体育锻炼、睡眠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对消极应对有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202,P=0.003;F=3.327,P=0.023;χ2=10.224,P=0.017;χ2=27.527,P=0.000;χ2=9.288,P=0.026)。结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提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鼓励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使空巢老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l4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20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分别为-10.97、-2.95、-2.78、-4.22,均P〈0.05),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U分别为-31.37、-11.55,均P〈0,05),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U=9.57,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水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花果水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方法 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10 ml/kg给予0、22.2、166.7和200 mg/ml浓度的无花果水提取物,连续灌胃30 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和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游泳时间和死亡时间。结果 高、中剂量组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F=6.870,P〈0.05),常压耐缺氧实验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时间显著延长(F=2.961,P〈0.05)。结论 无花果水提取物对小鼠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济宁市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对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体而言,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好于普通人群。在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3个领域评价较高;而在生理、心理和独立性3个领域低于普通人群。多因素分析表明:自我评分、文化水平、与配偶的关系和家庭摩擦,对生命质量影响显著。[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配偶、家庭应注意在生理、心理、独立性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WHOQOL-100量表的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对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在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方面好于普通人群,生理、心理及独立性领域评价较全国常模差;低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农民身份、与配偶关系良好的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较高。结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配偶关系对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定济宁市职业女性疲劳状况,探讨疲劳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定济宁市566名职业女性的疲劳状况及特征。结果济宁市职业女性疲劳严重程度平均为4.18±1.30,疲劳环境特异性因子评分为5.04±1.21,疲劳结果因子评分为5.20±1.55,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评分为5.69±1.78;护士和教师发生重度疲劳的频率分别为15.2%、17.5%,职业女性重度疲劳发生频率为10.2%,职业、年龄、工作紧张状态不同的女性其疲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年龄〉35岁的护士、教师是疲劳易感人群,该人群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社会及相关职业部门也应充分认识疲劳的危害,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3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因子得分分别为(7.4±1.8)分,(5,3±1.7)分,(6.3±1.7)分,低于常模,矛盾性因子得分为(2.7±1.9)分,高于常模;不同年龄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得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4.12,6.44,3.06,3.67,4.57,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宗教观上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业已婚育龄妇女在矛盾性和娱乐性方面差异显著.结论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已婚育龄妇女家庭环境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79-2012年。按照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查、设立合理的非留守组作为对照、有完整的样本统计量]进行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Mata分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结果合并的加权均数差和95%的可信区间。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MHT量表中八个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最后二者外,其他六个维度的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P=0.000 1~0.03)。 结论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人慢性病、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老年抑郁短量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Lawton-IADL),对济宁市部分县区≥65岁的504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宁市部分县区老年人总患病率为74.0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7.14%,ADL、IADL功能受限率分别为19.05%和66.67%,男性老年人抑郁症状阳性率及ADL、IADL功能受限率低于女性(x2分别为18.15、12.31、30.18,P均<0.05);老年人现患有慢性病的种类数是抑郁症状和ADL受限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71、1.53),ADL和IADL受限也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5、9.36);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患有慢性病种类数对老年人抑郁症状、ADL、IADL的影响以及ADL和IADL受限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年龄是老年人抑郁症状、ADL和IADL受限的最根本的危险因素,家庭和社会在对老年人照护时,应积极锻炼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老年人的正性情绪,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