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鼻骨比较脆弱,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以往多依靠鼻骨侧位X线片,确定有否骨折及骨折的状况.由于X线分辨率较低,重叠结构较多,局部外伤后软组织肿胀,对骨折的判定及程度常常不够准确.三维CT应用于临床后,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大体骨骼标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骨折的部位及形态.从1999年至2003年,笔者总结了36例鼻骨外伤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为鼻骨整形的修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的密闭式玻璃体切除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眼科临床,对治疗某些眼科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虽然目前23G玻璃体切除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2],但是该术式的使用范围依然有限,因此经典的20G玻璃体切除技术仍然不可替代。在经典的20G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创口的缝合常采用2针式"8"字缝合方式,巩膜创口密闭性相对较差,在注气或硅油填压患者,常导致填充物外溢,造成诸多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对41例(46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曲率、滤泡等情况。结果 随访6~18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0.50~1.25D)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维CT在鼻骨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骨比较脆弱,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以往多依靠鼻骨侧位X线片,确定有否骨折及骨折的状况。由于X线分辨率较低,重叠结构较多,局部外伤后软组织肿胀,对骨折的判定及程度常常不够准确。三维CT应用于临床后,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大体骨骼标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骨折的部位及形态。从1999年至2003年,笔者总结了36例鼻骨外伤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为鼻骨整形的修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一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9例(96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麻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74例(81只眼)无疼痛,15例15只眼胀痛,术中追加一次表面麻醉。平均手术时间为16分钟,术后1天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73.96%和82.29%。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规模化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MRI)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均进行3.0T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3.0T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胃癌术前T分期结果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MRI平扫时病灶区胃壁呈不均匀增厚,厚度约为7.22~30.62mm,病灶区正常胃黏膜形态消失或被破坏;动态增强扫描有23例患者呈不规则强化,7例患者呈分层强化;MRI对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为83.3 3%,T2分期的符合率为88.89%,T3分期的符合率为72.73%,T4分期的符合率为90.00%。结论 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成像速度迅速,可以有效显示胃壁分层及病灶侵犯的深度,对T2、T3期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