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功能分级评分法等对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两年后疼痛下降疗效判定优者占34.5%,良者占60.0%,好转者占5.5%,总有效率100%。②关节功能2年后随访完好率为70.9%,比治疗结束后提高了3.6%。③膝关节治愈率由治疗后的53.3%增长到两年后的56.7%。结论: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好,为朱氏的“骨质增生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粗针弹拨法对癔病治疗的确切疗效。方法在我院传统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对针具、配方进针方向和深度、施行手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的粗针弹拨疗法,对228例癔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与临床类型、疗效与病程、病种分类与治疗次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28例患者经粗针弹拨法治疗,有209例痊愈,占92.10%,好转16例,占7.02%,无效3例,占1.32%,总有效率98.68%。疗效与临床类型、疗效与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癔病性瘫痪、失语、癔球均在6次以内治愈。结论粗针弹拨法治疗癔病性瘫痪,可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使其产生一种极强放射的针感,得气快,会给患者心理上一种强烈地暗示和刺激,使神经兴奋抑制过程发生诱导,改善植物神经紊乱的状态,以达到醒脑开窍、通经活络的作用。其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可靠,操作方便,是治疗癔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复习文献分析针刀治疗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方法下载1989—2006年所有针刀文献,经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涉及的疾病名称,记录各个病种的文献数量,并对病种进行分类。结果文献量最多的前8种疾病依次是腰三横突综合征、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颈椎病、跟痛症、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占文献总量的64.4%。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椎病、颈源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占文献总量的87.5%。结论针刀治疗适应证广泛,但分布不均匀,优势病种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4.
针刀松解法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入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共3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的疗效,同时评价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和随访时ADL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针刀组在两个时间点的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差值均大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的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改善膝关节力学平衡的角度,探讨针刀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机理及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超短波组,用临床症状表及足底压力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的力学平衡状态。结果 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膝关节周围的临床症状值、最大负重、时间积分差值及负重比例均明显减低,针刀组改善膝关节力学不平衡状态情况优于电针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超短波组。结论针刀通过松解膝周围软组织,纠正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力平衡状态失衡,改善临床症状,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权伍成  张秀芬 《武警医学》2010,21(11):945-947
 目的 从改善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张力的角度,探讨针刀松解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 将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30例,电针组28例,用张力计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的软组织张力变化.结果 针刀组和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张力明显减低(P<0.05),针刀组改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情况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 针刀通过松解膝周围软组织张力可以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机理。方法 1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共3周。采用JZL-Ⅱ软组织张力计垂直于触诊压痛最痛点皮肤平面,测出该点的500 g压力位移与组织能量吸收比,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500 g压力位移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组织能量吸收比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而电针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刀组随访时与治疗前差值显著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不仅能够使关节周围软组织刚度增高,且能增强其变形能力,从而恢复关节的力学平衡,这可能是针刀治疗KOA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温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22例,其中治疗组113例,男20例,女93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岁;病程6d~30年;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对照组109例,男21例,女88例;年龄37~69岁,平均54.4岁;病程4d~31年;以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进行治疗。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222例经过3个月治疗随访,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颈项痛、上肢痛、头痛、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度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在改善颈部活动度、缓解枕下及椎周软组织压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热理疗床通过连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相应腧穴,具有温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刀松解对膝骨性关节炎足部生物力学及X线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07至2008-12在我院治疗的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观察组和电针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JOA评分、足部生物力学及X线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JOA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足底压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得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关节间隙变窄、髌骨外移、髌骨高位、关节腔积液方面,治疗后、随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髁间棘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硬化方面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针刀疗法可直接松解、剥离压痛部分,将病灶消除,同时具有改变解除关节内外异常应力,促使关节的力学平衡恢复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了解针刀疗法发展现状。方法:下载1989-2006年所有针刀文献,经筛选分类后记录题目、发表时间、疾病名称、第一作者单位、单位级别、第一作者所在省区等内容,并对文献逐年积累量、地域分布、作者单位类型和级别、文献分类、优势病种进行逐项分析。结果:(1)截止2006年针刀文献积累量-时间曲线符合指数增长规律;(2)针刀文献来自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3)84.4%的文献来自各级医疗机构,6.4%的文献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4)94.5%的文献为临床研究类,3.9%的文献为基础研究和综述;(5)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椎病、颈源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占临床研究类文献总量的87.5%。结论:(1)近年针刀疗法发展速度较快;(2)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针刀从业人员数量高于西部地区;(3)针刀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非常薄弱;(4)目前针刀治疗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椎病、颈源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