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细胞(oxyphil cell)是指体积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其核常位于中央,核仁明显,并有丰富、致密或颗粒状嗜酸性胞质,如电镜下胞质中有多量大的线粒体则称oncocyte。在人体的许多肿瘤中都会出现嗜酸细胞,有的肿瘤以这种嗜酸细胞为主要成分,卵巢肿瘤也不例外(表1)。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转移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检测肿瘤的微转移对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3]。大量研究认为常规H-E染色对发现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有限,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能明显提高微转移灶的检出率[4],但亦有相反的意见[5]。本研究将区域淋巴结标本作细胞角蛋白19(CK19)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发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肿块,CT发现左肾占位伴轻度积水,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结节。肾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无特征排列的梭形瘤细胞,伴大量胶原沉积,间质血管丰富,部分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改变;十二指肠肿瘤组织学外观类似平滑肌瘤。免疫组化:肾肿瘤瘤细胞CD34、CD99和bcl-2阳性,SMA、S-100、HMB45、CD117和Des均阴性;十二指肠肿瘤瘤细胞CD117、CD34和SMA均阳性,S-100弱阳性。结论: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少见,合并十二指肠间质瘤更是罕见。二者均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4.
微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为近年注意到的胎儿和新生儿感染病原之一,也是胎儿死亡和致畸的一个较重要原因,在国内已陆续有少数病例报告,但均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实际上微小病毒B19感染还可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仍认为在原红细胞中找到诊断性病毒包涵体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鲍某,男,15岁,学生,因“左耳反复流脓7个月,发现肺部病灶1个月”于2010年10月18日入院。7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流脓性分泌物,量多,耳痛,伴畏寒、发热,当地医院诊断为“中耳炎”,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而后左耳反复流脓,逐渐出现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 1(TGF - β 1)及其受体TβRⅠ在不同病变阶段主动型海曼肾炎 (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情况 ,进而探讨TGF - β 1 在AHN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提取SD大鼠肾近曲小管的抗原FxlA ,建立免疫SD大鼠AHN ,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4、6、8及12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 β 1、TβRⅠ在不同病变阶段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情况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上述成分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内的相对含量。 结果 自AHN诱发后第4周开始 ,随大鼠尿蛋白的升高 ,TGF- β 1、TβRI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即开始上调 ,至第8周达最高峰 ,第12周有所下调。定量测得TGF -β 1、TβRⅠ在AHN大鼠肾小球内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TGF- β 1、TβRI在不同病变阶段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均上调。TGF- β1 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 (ECM) ,使AHN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ECM的含量增加 ,提示TGF- β 1 在AHN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硬化性血管瘤1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该病病理表现有乳头状结构、硬化性结构、实性结构和出血区4种组织形态,镜下主要有2种肿瘤细胞:圆形间质细胞和立方状表面细胞。免疫组化2种细胞均表达TTF-1和EMA,部分病例表达广谱CK、Syn。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典型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肿瘤细胞形态及免疫组化可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颞部上皮样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gioma,E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良性血管瘤,笔者报道1例颞部EH,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研究,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7岁.左睾丸进行性肿大3个月,有坠胀感并加剧半个月于2009年3月16日入院.B超检查示左睾丸混合性回声团(睾丸肿瘤?).实验室检查:血甲胎蛋白(AFP)99.65μg/L(正常值0~13.μg/L)、癌胚抗原(CEA)1.75μg/L(正常0~5μg/L)、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934.87 mU/L(正常0~5 mU/L).遂行根治性左睾丸切除术,术后行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整合素相关激酶(ILK)基因敲降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7)过表达慢病毒包装表达系统。方法:针对人ILK基因序列,设计基因敲降靶点序列(A、B、C),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paⅠ和XhoⅠ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将ILK插入慢病毒载体pSicoR-eGFP,构建siILK-pSicoR-eGFP重组质粒;根据人mda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mda7全长,并插入慢病毒载体pLVX-Puro,构建mda7-pLVX-Puro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脂质体将慢病毒四质粒系统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观察感染效率。各组病毒载体转染PC-3细胞后,用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K基因和mda7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考察ILK和mda7对PC-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ILK基因敲降及mda7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后可见大量绿色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浓缩病毒后293T细胞的感染效率在90%以上,并能高效率感染PC-3前列腺癌细胞。ILK-A-pSicoR-eGFP和ILK-B-pSicoR-eGFP组ILK干扰效果最佳(P<0.05),mda7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稳定表达至少1个月。ILK和mda7对PC-3细胞的增殖在96 h内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其迁移亦有显著抑制(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人ILK 基因敲降和mda7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可为探讨ILK和mda7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良好工具,也为探索安全、高效的肿瘤治疗途径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