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在X线透视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85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术中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胆道镜取石网篮,在C臂机透视下用胆道镜网篮取石后经胆囊管取出。结果:85例患者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成功21例。3例因胆总管损伤中转开腹。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在X线透视下,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巧,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可一次完成,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肝硬变伴症状性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肝硬化伴症状性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我院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伴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65例的临床资料。行LC的74例,与常规开腹手术(OC)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LC组为63min,OC组为5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LC组为1.2d,OC组为8.9d;平均手术出血量LC组为15.6ml,OC组为85ml;LC组中转手术6例(8.1%),无1例发生并发症;OC组术后胆漏1例。结论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胆结石患者只要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采取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胆结石患者血清和胆汁幽门螺杆菌相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对胆结石患者的血清及胆汁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标本进行检测,对血清学及胆汁IgG均阳性患者的胆汁,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HP感染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胆结石组50例患者中血清学及胆汁IgG均阳性者29例(58.0%),另取非胆结石组13例作为对照,胆结石组与非胆结石组血清及胆汁HP免疫印迹检测,均可检出4种主要HP感染相关蛋白,但胆结石组血清及胆汁中UreA检出率较非胆结石组高。结论: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胆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3-06—2018-02间昆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1例因高龄未行手术治疗,其余9例均进行择期手术。其中行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5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术后3例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及肿瘤是否破裂。服用伊马替尼靶向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病人胆囊黏膜中幽门螺杆菌的免疫组化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对50例胆石症病人中血清及胆汁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的29例手术切除胆囊标本,采用常规Giemsa染色及特殊幽门螺杆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结果:29例血清及胆汁幽门螺杆菌IgG阳性胆囊黏膜标本中Giemas检出23例(79.3%),6例为阴性;H.pylori免疫酶标记3例为阳性(10.34%),26例为阴性。Giemsa染色阳性切片中,在黏膜表面上皮,腺体上皮表面及腺腔的黏液中,可发现染成蓝色细菌。免疫组化阳性切片中,在同样部位发现呈阳性反应的着棕黄色菌体。细菌球形菌明显多于杆状菌。结论:在胆囊黏膜组织中可发现幽门螺杆菌样菌。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一直认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只定植于胃 ,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并与胃癌有关。随着对Hp生物特性及其致病性的深入研究 ,已发现有几种螺杆菌可引起肝胆系统疾病[1] 。为了进一步研究Hp与胆石形成的关系 ,我们采用PCR在胆囊黏膜、胆石、胆汁中检出HpDNA物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一 )标本来源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4月收集在我院外科因胆石症行胆道手术 5 0例的标本 ,男 15例 ,女 35例。平均年龄 5 1岁 (2 1~ 77岁 ) ,其中胆囊结石 36例 ,胆总管结石梗阻性…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发性气胸胸腔镜不同方法处理肺大泡的结果。方法 我院外科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5月对 3 5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原发性气胸 2 7例 ,继发性气胸 8例。肺大泡处理方法 :Endo -GIA 5例共 12个 ,平均 2 .4个。圈套结扎 肺大泡切除 6例 9个。单纯圈套结扎 16例 3 3个 ,平均 2 .1个。钛夹钳夹 5例。未查到 3例。结果 Endo -GIA 5例 ,漏气 1例 ( 2 0 % )。圈套结扎 肺大泡切除 6例 ,漏气 2例 ( 3 3 .3 % ) ,复发 1例。单纯圈套结扎16例 ,漏气 3例 ( 18.8% )。钛夹钳夹 5例 ,无漏气。结论 对原发性气胸肺大泡单纯圈套结扎即可 ,对继发性气胸胸膜腔给予致炎物质喷洒 ,有利防止术后漏气及复发。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Jacobs等在美国完成第一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短短数年内所有类型的结直肠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得以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在中老年人群中呈现常见、多发的特点,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使得手术及治疗风险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横结肠切除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合并切除肿瘤浸润部分小肠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19例(合并切除肿瘤浸润子宫、双侧附件1例,合并部分切除肿瘤浸润膀胱2例,其中1例行单侧输尿管再植),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2例(中转开腹1例)。随访6~30个月,盆腔复发2例,切口种植转移1例,结肠-肛管吻合口癌复发并狭窄1例。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术前评估疾病分期对手术方式选择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刮吸法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经验。方法:用特制的多功能手术刀(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为1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刮吸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110例中顺利完成手术97例,中转开腹13例。平均手术时间67min,平均出血量86.4ml,术中置腹腔引流管52例,平均住院7.5d。术后胆漏4例,1例鼻胆管引流后痊愈,3例经腹腔引流后康复。结论:正确使用刮吸法可较清晰的显露胆囊周各层间的解剖关系,使手术变得便捷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