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亚裔人群T_(1c)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T_(1c)期亚裔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建模组。对建模组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可信度。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T_(1c)期的乳腺癌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绘制生存校正曲线,检测两组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T_(1c)期乳腺癌患者5328例,其中建模组4968例,验证组360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43个月,建模组死亡170例,验证组死亡13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织学分级、ER和PR表达、HER-2状态、分子分型、N分期、M分期、手术和放化疗均为影响T_(1c)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C指数为0.701(95%CI:0.693~0.709),验证组C指数为0.686(95%CI:0.657~0.715)。3、5年生存率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694。3年生存率校正曲线显示,验证组校正曲线与建模组结果高度拟合。结论成功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对亚裔T_(1c)期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作出预测,可为临床医师做治疗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浩宇  王伏生  朱思渊 《癌症进展》2020,(6):553-556,592
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乳腺癌居首位。早期诊断乳腺癌尤为重要,其中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近几年的科技发展,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方法新增了乳头溢液检测,乳腺超声方面新增了弹性成像技术,而乳房钼靶X线摄影术新增了对比度增强光谱技术。通过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乳腺癌患者多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以及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研究,分析它们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法和帮助。现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曲南坤  梁爽  孔启超  姚安琪  朱思渊  王伏生 《重庆医学》2021,50(20):3457-3462,3468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通过SEER*Stat软件提取SEER数据库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的女性TNBC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使用R-studio 3.6.3软件将模型可视化,绘制预测TNBC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nomogram).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图对列线图进行内部(建模组)验证;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与建模组条件相同的患者共198名(验模组),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搜集到建模组患者17621例,验模组198例.建模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0.8个月,验模组中位随访时间38.4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患者的年龄、种族、婚姻状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情况、放化疗情况是TNBC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些因素均被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样本的3年总生存率AUC均大于0.7,且建模组和验模组的C指数分别为0.792和0.774,2组的校正曲线接近45°参考线且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可对TNB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曲南坤  梁爽  孔启超  姚安琪  朱思渊  王伏生 《重庆医学》2021,50(20):3457-3462,3468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通过SEER*Stat软件提取SEER数据库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的女性TNBC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使用R-studio 3.6.3软件将模型可视化,绘制预测TNBC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nomogram).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图对列线图进行内部(建模组)验证;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与建模组条件相同的患者共198名(验模组),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搜集到建模组患者17621例,验模组198例.建模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0.8个月,验模组中位随访时间38.4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患者的年龄、种族、婚姻状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情况、放化疗情况是TNBC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些因素均被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样本的3年总生存率AUC均大于0.7,且建模组和验模组的C指数分别为0.792和0.774,2组的校正曲线接近45°参考线且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可对TNB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的相关性,研究术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并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组标准筛选出75例患者。于术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T/CD8+T、NK细胞、CD19+B细胞),分析与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中,CD4+T和CD3+T水平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脉管癌栓组的患者,CD4+T和CD3+T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5);其CD19+B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9+B细胞水平可有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界值为14.00,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505~0.758),敏感度为48.9%,特异性为86.7%。CD19+B细胞水平可有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脉管癌栓,界值为14.00,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0.592~0.830),敏感度为53.7%,特异性为88.2%。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其外周血中越低的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越高的CD19+B细胞水平,提示乳腺癌细胞在体内发生越大程度的免疫逃逸,造成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伴有脉管癌栓。且外周血中CD19+B淋巴细胞水平对于乳腺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癌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ECD、TPS及远期疗效的角度探讨赫赛汀AC-TH辅助化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效果,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