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梅花针配合体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进行梅花针叩刺和体针,隔日1次.对照组35例,口服胱氨酸片0.1 g,每日3次;维生素B120 mg,每日3次;外用2%敏乐啶溶液,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58.1%,总有效率97.7%,对照组分别为34.3%、77.1%,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刺治疗斑秃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斑秃俗称“鬼剃头”,属中医学“油风”范畴。近年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较多,其研究结果表明,斑秃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非炎症性的不规则斑片状的头发脱落,感叹号形断发诊断为阳性。可以发生任何年龄段,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相差无几[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星期2次。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口服灵丹片,外用生发酊。两组均治疗4个月评定疗效,并随访半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采用?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重型斑秃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效;而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将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并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针刺治疗在脑卒中伴抑郁患者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九针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项九针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3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显著上升,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参数值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结论:项九针结合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消除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后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时采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单纯实施肩部控制训练,观察组的60例患者实施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预防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降低肩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顽固性呃逆以其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h、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患者常深感痛苦,更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运用针刺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疗效。近些年来,有关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论述增多,不论在处方选药方面还是在手段方法上都有创新。笔者在工作中,运用焦氏头针(胃区)配会体针(内关、足三里)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方法简单,取穴不多,易于记忆,临床治愈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