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和贲门癌42例,对其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电化学治疗前后食管X线钡餐检查及进食改善情况显示,88%的患者在接受电化学治疗后进食明显改善,89%的患者食管狭窄扩大在0.5cm以上。结论电化学疗法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解除食管梗阻见效快,疗效显著,能恢复患者饮食,可为实施其他治疗创造条件,使其远期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0~1990年间收治成人慢性脓胸26例,经术前充分准备,再行手术治疗,得到满意效果。本文重点就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56岁,平均34.4岁,发病距手术时间2个月~4年6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抗凝、祛聚对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分为实验组(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226例)和对照组(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2~3d及术后综合治疗;实验组术中、术后不用止血药物,早期应用活血、抗凝、祛聚药物。观察两组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累计发生血栓为11例(4.42%),对照组患者累计发生血栓为35例(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应用活血、抗凝、祛聚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栓发生率,对围术期出血无明显影响,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待在基层医院规范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特点为婴儿出生后不久,一侧胸锁乳突肌内可扪及一包块,以后该侧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出现斜颈及面部等处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功能与容貌。笔者自1979年以来,对一周岁内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施行早期手术疗,使疗程缩短,疗效良好。观将资料完整的27例分治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左侧9例,右侧18例;头位产19例,臀位产7例;剖腹产1例。发现斜颈(或颈部肿块)生后6~65天,平均25天。手术  相似文献   
5.
6.
短肠综合征是指小肠大部分被切除后而引起的一组严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病征.我们于1985年及1989年应用小肠段倒转术治疗短肠综合征2例,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