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8例肾病综合征(NS),36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和2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浓度,同时分析尿中t-PA和PAI-1的水平与血t-PA、PAI-1、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血清t-PA、PAI-1升高,尿液t-PA、PAI-1降低,其中尿液t-PA、PAI-1的改变独立于血清,不受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物质的异常,其中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明显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较明显水肿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补体系统不仅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也参与特异性防御反应。为此,本文拟探讨参与补体激活的旁路(替代)途径的重要分子补体C3和B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系统评价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检索截止2015年8月以前的相关研究,以RDW、AMI和已报道诊断价值的诊断性试验为纳入标准,对所筛选的文献进行纳入和排除,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RDW对AMI诊断价值范围:灵敏度(sensitivity)0.41~0.88;特异度(specificity)0.54~0.92,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1.49~8.73;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0.16~0.73;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2.59~28.06。结论:纳入文献的研究仍有局限,RDW对AMI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诊治的74例稳定期COPD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发作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COPD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抗原(即刻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检测、唾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MV DNA和血清学检测CMV IgM三种实验方法在诊断和监测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对98 例患儿之母在孕期血CMV IgM阳性的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4 d 内检查血CMV IgM、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和唾液PCR CMV DNA,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 结果 (1)98 例中,48 例诊断先天性CMV感染。症状性感染7 例,无症状性感染41 例;无一例CMV IgM阳性。症状性感染组CMV抗原、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7;无症状性感染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29/41)、46%(19/41)。CMV抗原检测法、PCR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54%。症状性感染儿每5 万白细胞中CMV阳性细胞数16~52个,无症状性感染儿3~31个,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指数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儿(P<0.05)。(2)随访10例患儿,2 例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和PCR转阴,症状消失;1例CMV肝炎治疗后CMV抗原和PCR检测仍阳性,最后发展为肝硬化。7 例无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在6个月内转阴或减少至低水平;2 例伴唾液PCR阳性,复查时1 例转阴,1 例仍阳性。 结论 CMV抗原检测法具有早期、敏感、量化的特点,PCR法能发现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新隐球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正常脑脊液中的GLU、LDH、LA含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蛋白质测定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GLU、LDH、LA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脑脊液中GLU、LDH、LA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扬  丘钜世  梁惠珍  曾瑜  罗灿峤  朱全胜 《癌症》2000,19(6):544-547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的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骨肉瘤组织中Rb、p16、CDK、cyclinD1的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40例骨肉瘤Rb、p16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72.5%(29/40和)22.5%(9/40);11例pRb阳性的骨肉瘤中的8例p16阴性,29例pRb阴性的骨肉瘤中28例p16阳性;52.5%(21/40  相似文献   
10.
曾瑜 《广西医学》2007,29(11):1756-1758,F000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疾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肾衰竭为MM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