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并高甘油三酯(TG)血症大鼠股骨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护骨素(RANKL/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用果糖饲养复制高TG模型,大鼠共分为去卵巢+果糖组、去卵巢+果糖+非诺贝特(FF)组、去卵巢+普食组、假手术+果糖组.12周后取股骨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mRNA、护骨素(OPG)mRNA表达水平.结果 去卵巢+果糖组的TG水平高于去卵巢+普食组(P<0.01),也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P<0.01);去卵巢+果糖组RANKL mRNA/OPG mRNA水平,均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去卵巢+普食组和假手术+果糖组(P<0.01或<0.05).结论 非诺贝特可通过降低TG而保持RANKL mRNA/OPG mRNA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TG)血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中Fas、FasL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用果糖饲养复制高TG模型大鼠分为四组:(1)巢+果糖组;(2)去卵巢+果糖+非诺贝特(fenofibrate,FF)组;(3)去卵巢+普食组;④假手术+果糖组。12周后取股骨检测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1)去卵巢+果糖组的TG水平高于去卵巢+普食组(P<0.01),也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P<0.01);(2)去卵巢+果糖组成骨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去卵巢+普食组和假手术+果糖组(P<0.05);破骨细胞Fas、FasL的表达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高TG血症使股骨组织中成骨细胞Fas、FasL表达增高,破骨细胞中Fas、FasL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对改善2型糖尿病(T2DM)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糖脂水平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为后续的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T2DM伴M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2 月收治的 MAFLD 患者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n = 46)以及观察组(n = 46)。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 GLP–1 受体 激动剂(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 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 患者的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 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LP–1 受体 激动剂在 MAFLD 治疗中作用显著,总有效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增城市人民医院2011年8月~2014年1月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2个月后痰涂片转阴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率90.0%。未转阴患者FBG为(12.4±5.6)mmol/L,Hb A1c为(11.4±2.6)%。转阴患者FBG为(9.7±3.4)mmol/L,Hb A1c为(7.8±2.3)%。转阴组、未转阴组FBG和Hb A1c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t=5.187,P均0.05)。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中,FBG和Hb A1c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15,r=0.31,P0.05)。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洞数量状况以及治疗后Hb A1c水平是治疗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的危险因素。结论结合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积极预防,提高治疗2月末痰涂片转阴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蒋婵  夏碧文  刘雪芳  曾炼坤 《内科》2014,(6):656-65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患者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意识障碍、烦躁1天"于2012月5日入住我院ICU科.入院查体:体温37.2℃,血压145/95mm Hg,脉搏120次/分,SpO296%,意识模糊,呈谵妄状态,查体不合作,呼吸平顺,平卧位,体型瘦,皮肤稍热、干燥.巩膜无黄染,双眼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颈可疑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I°肿大,质软,表面光滑,未扪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升高,肌力检查欠合作,约3级以上,双膝反射可引出,双巴氏征阴性.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史3年,曾口服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药,未定期复诊.3个月前患者出现心悸、怕热多汗、消瘦等症状加重,于当地医院治疗,口服"他巴唑10mg,1日3次,甲亢灵胶囊2粒,1日3次,心得安10 mg,1日3次"至今.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和手术外伤史.10月5日急查血糖1.09 mmol/L,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脑血管疾患.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