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肌梗塞区室壁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区室壁扩张姚亚兰,李有忠,曾昭瑞1978年Hutchins等(1)根据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尸检结果,首先提出AMI并发扩张(infarctexpansion,IExp)是AMI早期的一个独立并发症这一概念,以后国内外更多学者通过尸检和临...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甚为罕见。最近我们遇到一例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时记录的心电图为并行收缩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现报道如下: 临床及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36岁,因胸闷、心悸3天,于1987年4月8日住某县医院,心电图报告为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9岁,住院号308957,1991年5月16日因神志不清,急诊拟肝昏迷入院。既往有先天性门静脉狭窄、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后,诊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给予治疗后,病情好转。6月6日晨,出现气促、大汗淋漓、四肢冷,又出现神志不清,血压8/6kPa,心率40次/min,心电图示P波消失,缓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36例报告孙慧英,包玉倩,曾昭瑞右室梗塞(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RVI)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已引起重视。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往往只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因此...  相似文献   
5.
据信联合用药(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酯)可防止运动引起的局部心肌中度缺血.本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房内传导阻滞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昭瑞  陈万春 《心电学杂志》1991,10(4):215-217,232
对25例阵发性房颤病人在窦性间歇期进行 M 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心电图和心向量图 P环放大等检查,结果:左心房横径大于32mm 者20例(80%),最大67mm;常规心电图 P 波有切凹呈双峰者21例(84%)、双峰之间距离>0.04s 者11例(44%),P 波持续时间≥0.12s 者11例(44%);P 向量环变形、出现多个切迹者20例(80%),提示约4/5的阵发性房颤病人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房内传导阻滞。本研究表明,房内传导阻滞和心房扩大是发生心房颤动的2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经静脉右室人工起搏,如电极导管位置确在右室而非冠状静脉窦,体表心电图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这和起源于一侧心室的过早搏动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出现对侧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的规律类似。我们最近遇到2例经静脉埋置ⅤⅥ型起搏器行右室起搏的冠心病患者,起搏信号激发的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RBBB),X线胸片证实导管未穿透室壁亦非插入窦状静脉窦。右室起搏呈现RBBB图形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普遍认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住院死亡率高于下壁梗塞;心力衰竭、室壁瘤形成和心脏破裂的累计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前壁梗塞比下壁更为严重。但由于过去所观察的病组有很大差异,故对此尚难下结论。为此,作者研究了两组年龄、性别、过去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史等方面没有差别且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也相似的病例,评价心肌梗塞部位对出院后一年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房间隔瘤过去仅在尸体解剖时偶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人,最近几年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心及其他病人存活期作出诊断。1981年Gondi详细描述了房间隔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房间隔瘤常发生于卵圆孔,多为心房间存在压力阶差所致。继发性房间隔瘤系“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压力阶差,如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而室间隔完整者,可引起  相似文献   
10.
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是最早将前负荷与收缩力联系起来测定左室功能的方法。心力衰竭时,舒张末期压力(LVEDP)增高,但心排量(SV)仍趋向降低。1987年10月开始,我们采用同步描记心阻抗微分图(ICG)、心尖搏动图(ACG)、心音图(PCG)和心电图(ECG),并用药物改变心脏前负荷,定时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脏指数(CI),对26名正常人进行非创伤性左心功能曲线描记;1988年10月,对非瓣膜、非分流性心脏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