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6例(3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2例(3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 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21.1%(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8.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5.8%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4%,较对照组71.1%为高(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地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8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7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9%.PVRA级、B级、 C1级及 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为3.5%,术后视力进步73只眼,占85.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适合于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4.
廖妙云  秦程  曾新生 《西部医学》2006,18(6):699-700
目的观察早期羊膜移植防治严重眼部碱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严重眼部碱烧伤11例14眼,在伤后2周内行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术后对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情况进行2~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2眼(85.7%)视力脱盲。3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无新生血管者占78.0%。随访期内无睑球粘连的病例。结论眼部碱烧伤后尽早行羊膜移植对防止各种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曾新生  彭燕一 《华夏医学》2007,20(3):559-560
眼科临床见习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临床获得的感性知识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并扩充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6例(5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随机对照组53例(53眼)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患者术后泪道通畅情况,鼻内窥镜下测量骨孔面积、观察骨孔内肉芽增生情况。结果:随访12mo,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79.2%,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能提高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成功率,保持吻合口通畅,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rAAV2)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系统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旁观者效应,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EGFP)转染体外培养N/N1003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的转染效率。重组病毒rAAV2/HSV-tk转染体外培养的N/N1003A细胞(N/N1003A-tk),以不同比例与没有转染的细胞混合,MTT法观察旁观者效应;MTT法检测N/N1003A-tk/GCV处理的条件培养液(CM)对N/N1003A细胞的作用。应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条件培养液对N/N1003A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rAAV2载体能介导EGFP基因稳定转染N/N1003A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达81.12%。当N/N1003A-tk细胞以不同比例(10%、20%、40%、80%、100%)与N/N1003A混合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9.00%±0.49%、54.71%±1.41%、59.26%±1.13%、68.20%±0.76%、73.44%±1.26%,与对照组(1.68%±0.4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N1003A-tk/GCV处理的条件培养液可明显杀伤N/N1003A细胞,但将其用0.22μm滤膜过滤后,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消失。条件培养液处理的N/N1003A细胞出现凋亡征象。结论 rAAV2介导的HSV-tk/GCV系统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通过非细胞接触方式诱导旁观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OCT测量13~18岁国人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13~18岁国人正常眼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参考值范围; 研究 RNFLT各相关参数与性别、年龄、眼别、民族的关系。

方法:应用OCT对13~18岁正常国人201例402眼正常眼,采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分析程序,测量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的全周平均以及不同象限和不同钟点位的RNFLT。所得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年龄、眼别、性别、民族等多个因素对RNFLT的影响。

结果:13,14,15,16,17,18岁各年龄段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分别为108.32±9.42,109.23±9.67,110.36±11.14,111.27±10.21,109.23±9.67,112.11±8.83μm,13~18右眼全周平均RNFLT为109.82±8.93μm,左眼全周平均RNFLT为110.33±9.89μm。13~18岁男性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14±10.02μm,女性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09.96±11.22μm; 13~18汉族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22±9.31μm,非汉族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09.87±8.65μm。所有检查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02±9.87μm,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的RNFLT分别为146.56±18.88,76.49±13.28,136.64±16.29,82.01±12.55μm。13~18岁各年龄组之间的RNFLT组间比较,以及男/女比较、左/右眼比较、汉族/非汉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全周RNFLT与数据库中的成人RNFLT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的左右眼比较,右眼1:00及左眼的1:00,2:00,3:00之间的RNFL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上方象限RNFLT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13~18岁正常国人RNFLT和相关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年龄、眼别、性别、民族对该年龄段RNFL平均厚度无明显影响。检查结果与成人测量值有明显差异,涉及RNFL改变的疾病诊断和随诊时不应使用成人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便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采用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设对照组,体重比20,30,40 mg/kg STZ组,每组5只大鼠.1个月后,尿糖在卅以上,血糖高于16.7 mmol/L为造模成功.结果:30,40 mg/kg STZ组全部大鼠都造模成功;20 mg/kg STZ组有2只大鼠血糖低于8.2 mmol/L,尿糖+,造模不成功.结论: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是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多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DM)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抗SDF-1多克隆抗体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M动物模型。治疗组,用抗人SDF-1多克隆抗体治疗,对照组和非治疗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对照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4.25±0.81)ng/ml,未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13.32±1.1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含量为(6.73±1.25)ng/ml,同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人SDF-1多克隆抗体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