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目前病案管理的主要常见弊病,提出相关的可行对策。提高病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桂玲  曾少婷  刘颜  邓泗沐 《中国病案》2012,13(3):29+28-29,28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的使用结果。方法各选取30例患者分为使用临床路径和不使用对照组,在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对该系统的评价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具有统计学差异,该系统得到被调查医护人员的认可。结论计算机辅助临床路径管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能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满意度,增强医护人员对治疗指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修正病案首页的填写,分析病案首页与统计的关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对病案首页在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结果发现住院登记处、临床医师及护士对首页信息的填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科室沟通管理和质量检查、提高病案人员业务素质等措施。结论通过病案统计室与各相关科室及时周密协调沟通,修正错误,使统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四肢皮下或肌间血管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48例四肢皮下或肌间血管瘤患者,根据术者不同分为2组各24例,关节镜组应用关节镜在皮下层或肌层分离形成腔隙,用刨削刀将血管瘤切除,并用射频刀止血。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开术式。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手术瘢痕长度、术区疼痛麻木不适感、外观满意度及复发、感染。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开放组比较,关节镜组出血少[(1.0±0.6)ml vs.(12.1±5.9)ml,t=-9.156,P=0.000],切口瘢痕短[(0.60±0.16)cmVS.(10.20±5.42)cm,t=-8.653,P=0.000],疼痛麻木不适感轻(1+1±0.8VS.2.1±1.0,t=-3.934,P=0.000),美观满意度高(8.4±1.3vs.5.3±1.5,t=7.505,P=0.000)。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感染。结论关节镜在皮下或肌间血管瘤切除中安全可行,手术创面小,美观满意度高,达到了微创治疗与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临床路径的成功应用需要相应的信息化基础,简述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案系统的关系,介绍临床信息系统不断改进的流程过程和以临床路径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方法,在电子病案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医疗业务流程,设计研究在电子病案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及编码规则,对street ketamine进行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除对临床表现编码,按规则还应对疾病外因进行编码,如有膀胱活组织检查,应参考病理结果进一步分类;手术操作则根据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分类。编码人员对于未直接纳入ICD-10的疾病条目,需了解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同时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进行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质量控制图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探讨质量控制图在医院管理中的适用性。方法根据指标的数据性质,使用SPSS13.0进行录入和分析,选择P图绘制质量控制图。结果10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是不稳定的,超出统计控制(控制上下限0.0282—0.0318);而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是稳定在控制范围内的(控制上下限是0.0057—0.0092)。结论可利用质量控制图进行医院医疗质量的实时监控,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形象。  相似文献   
8.
病案统计室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桂玲  曾少婷  梁燕霞  刘颜 《医学信息》2009,22(10):1993-1995
病案是医疗工作的综合体现,病案管理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更方便了广大医患人员的查询;统计工作的网络化能为医院决策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罕见的病例,而这些病例往往在ICD-10中很难查找到编码。若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了解,也会给编码员带来不便。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两个比较罕见病例,现就其编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同行交流,提高编码准确性。方法在使用ICD-10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某些情况而造成编码错误进行分析。结果当有明确病因时,一般则首先考虑病因情况作为主要情况。结论正确选择疾病编码,关键要熟悉ICD-10的分类原则、方法、步骤及分类轴心,掌握一种疾病存在多个编码的差异,才能确保其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