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浓度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PCNA-ASODN)调节脐血造血前体细胞体外扩增和分化的时间效应。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出CD34 细胞,先后加入低浓度PCNA-ASOD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D34 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后各种细胞的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脐血CD34 造血前体细胞明显被扩增,但以第72 h组的扩增效应最为显著,其CD34 细胞比例增高[(35.6±1.8)%],而CD34 CD38-细胞数量扩增达(55.1±4.2)倍,且G0/G1期细胞占(49.8±2.5)%。结论:低浓度PCNA-ASODN对脐血CD34 造血前体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具有时间效应,同时能延缓扩增过程中伴随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 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进行了测定。结果 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 细胞低表达PCNA ,阳性率为 (11 6± 5 2 ) % ,在体外短期培养 ,无细胞因子的组合PCNA表达逐渐下降 ,而在含有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PC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中以SCF ,IL - 3,IL - 6 ,FL ,Tpo组合作用最显著 ,在培养第 7天时 ,PCNA蛋白表达率为 (78 2± 8 7) % ,且S/G2 /M期的细胞占 (5 9 8± 6 7) % ,明显高于培养前。结论 脐血CD34 细胞低水平表达PCNA ,造血生长因子对CD34 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上调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发生PA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是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检测两组性别、年龄、血压、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非动静脉内瘘)、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肺动脉收缩压、左房收缩末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高压24例,发生率39.3%,其中轻度13例(54.2%),中度9例(31.5%),重度PAH 2例(8.3%)。PAH组与无PAH组左房收缩末横径、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与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PAH有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PAH不少见,本研究中MHD并发PAH患者左心功能下降,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与肺动脉高压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凋亡基因产物———生存素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技术(SABC)检测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计算增殖、凋亡指数。结果:本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21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阳性率65.6%。凋亡指数(6.73±2.40)与生存素蛋白表达积分呈负相关(r=-0.253,P<0.05)。生存素阳性组的增殖指数(41.25±4.30)高于阴性组(28.37±7.20)(r=0.441,P<0.05)。结论: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均表达生存素蛋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存素表达率与PCNA表达率呈正相关,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3年间9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占同期分娩产妇总数的5.78%,其中64.8%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T),14.3%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13.2%。其中GT组不需要特别处理,PIH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3例。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寿命越来越长,保证血管通路的通畅永远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最重要前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当中因血管条件差导致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者无法长期维持的不在少数,而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带有涤纶环的双腔导管能满足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要求,目前已广泛应用.但是,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有各种原因导致更换导管,现就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14例更换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总结,以探讨对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更好的维护,延长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探讨其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试验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血浆PDGF-BB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所探测到的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颈动脉IMT为(1.01 ±0.23) mm,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为69.4% (25/36);健康对照组颈动脉IMT为(0.72 ±0.15) mm,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为10.0%(2/20).试验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浆肌酐、白蛋白、总胆固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1991.8±228.6)μmol/L比(71.2±15.9)μmol/L、(36.78±3.40)g/L比(41.96±2.07) g/L、(4.97±0.57) mmol/L比(4.48±0.8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试验组血浆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3.27±31.58)ng/L比(31.71±15.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患者年龄、血浆PDGF-BB及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阴性患者[(48.04±9.97)岁比(34.54±10.35)岁、(102.60±32.87) ng/L比(72.06±13.67) ng/L、(1.51±0.59) mmol/L比(1.01 ±0.2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346,P< 0.01)、PDGF-BB(β=0.594,P< 0.01)为影响IMT的重要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DGF-BB水平明显增高,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高帧率剪切波(high frame rate sound touch elastography, HiFR STE)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的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46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通过透析龄中位数(74.5个月)将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透析龄较短组[49.00(14.00, 69.00)]和透析龄较长组[91.00(78.00,122.00)]。使用迈瑞Resona R9 Pro超声诊断仪及L15-3Wu线阵探头进行二维超声和HiFR STE成像,测量并比较不同透析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冈上肌腱厚度及杨氏模量平均值(the mean of Young’s modulus, Emean)的差异,并观察各组间肩关节的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及关节积液常规声像特征。结果 健康对照组、透析龄较短组及透析龄较长组的冈上肌腱厚度和Emean值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冈上肌腱厚度分别为(5.73±0.70)mm、(6.57±0.93)mm和(6.80±0.84)mm,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透析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别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贫血的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应用右旋糖酐铁片.两组均联合应用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病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Hct、SF及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且Hb、Hct、SF、TSAT水平也明显高于口服组,而口服组患者的Hb、RBC、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可更好地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提高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对象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各24例,研究其氮、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两组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血肌酐、血尿素声心动图后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8例,发生率为60.9%,阳性组年龄、血红蛋白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不少见,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因素是唯一一个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