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尿蝶呤谱分析、口服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_4)药物负荷试验及酸学分析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同时建立本地区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为我国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的制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本中心正常健康人群及无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的人群859例为正常对照组,确诊的137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为研究组,运用串联质谱(LC-MS/MS)测定血苯丙氨酸(Phe)、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尿液蝶呤谱分析,同时根据BH_4药物负荷试验,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HPR)进行分组研究,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正常人群各年龄段参考区间建立。结果 137例HPA中,BH_4反应型HPA22例,占16.05%(22/137),无反应型HPA79例,占57.66%(79/137),BH_4缺乏症36例,占26.27%(36/137),其中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 deficiency,PTPS)34例,占BH_4缺乏症94.44%(34/36)例,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ilydropterindine reductase deficiency,DHPR)2例,占5.56%(2/36)。尿蝶呤谱PTPS缺乏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蝶呤(neopterin,N)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反应型HPA组,生物蝶呤(biopterin,B)及生物蝶呤百分比(B/N+B,B%)明显低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_4反应型HPA和无反应型HPA组N、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_4反应型HPA与无反应型H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BH_4药物负荷试验PTPS组血Phe浓度下降最快并在4h内降至正常,无反应型HPA组24h变化不明显,BH_4反应型HPA和DHPR缺乏组下降速度和幅度相似,但DHPR缺乏组酶活性低于正常。结论尿蝶呤谱分析对BH_4缺乏症分型及鉴别BH_4反应型HPA、无反应型HPA有辅助作用。口服BH_4药物负荷试验能快速判断血Phe对BH_4反应程度、血Phe的变化趋势,为可为HPA患者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本地区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为提高BH_4缺乏症诊断率及制定我国尿蝶呤谱参考值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顺德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顺德地区2001年7月至2012年9月260 765例新生儿CH、HPA初筛、确诊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260 765例新生儿中,确诊CH 121例,发病率1/2 155;确诊HPA 7例,发病率1/37 251,其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2例、轻~中度HPA 3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2例。所有确诊患儿经有效治疗,未见智力及体格发育障碍。结论顺德地区CH发病率较高,HPA发病率较低;顺德地区CH初筛促甲状腺激素临界值定为8mIU/L较为适合;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指导治疗和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4.
谢汛杰  江剑辉  曾伟宏 《广东医学》2023,(12):1492-1497
目的 对碘(I2)氧化法和二氧化锰(MnO2)氧化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尿蝶呤谱检测进行方法学评价,提高尿蝶呤谱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诊断及分型准确率。方法 分别用I2氧化法和MnO2氧化法处理65例尿液样本,通过定量分析尿液中新蝶呤(N)和生物蝶呤(B)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精密度和回收率,以及分析两种方法在HPA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I2氧化法和MnO2氧化法处理苯丙酮尿症(PKU)、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和正常儿童尿液样本,诊断符合率均达100%。I2氧化法检测的N和B浓度均高于MnO2氧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N的检测限[I2氧化法:(0.000 63±0.000 27)μg/L;MnO2氧化法:(0.000 76±0.000 32)μg/L];B的检测限[I2氧化法:(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尿液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正常健康儿童132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经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及分型137例HPA患儿为研究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患儿尿液有机酸分析,根据各型HPA尿液有机酸浓度水平,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HPA患儿尿液有机酸中,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3-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3%、83.3%。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尿苯丙酮酸与尿苯乙酸、尿苯乳酸及尿4-羟基苯丙酮酸呈显著正相关(r=0.56、0.80、0.67,P0.05);尿苯乳酸与尿4-羟基苯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5)。结论 HPA患儿尿液苯丙酮酸、尿苯乳酸、尿苯乙酸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联合多项生物标志物可有效提高HPA确诊率,为疾病确诊、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rader-Willi综合征(PWS)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筛选PWS相关患者及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或门诊就诊的新生儿3321例,根据临床表现,首先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进行初筛,对临床表现可疑患儿或MS-PCR初筛阳性者,进一步采用多重荧光PCR-STR连锁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确诊。对确诊的PWS患儿,进一步对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联系。结果 14例PWS新生儿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8 d,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1例。14例患儿中,11例为父源性15q11.2-q13区域缺失,3例为母源性单亲二倍体(1例为同源性单亲二倍体,2例为异源性单亲二倍体)。父源性缺失型组,11例患儿均存在肌张力低下、皮肤毛发色素减退和哭声低(100%),吃奶吸吮缓慢6例(54.5%)、男性隐睾或睾丸下降不良4例(36.4%)、小阴茎4例(36.4%)、女性阴唇发育不良1例(9.1%)、唾液黏稠3例(27.3%)、特殊面容9例(81.8%)。母源性单亲二倍体组,3例患儿均存在肌张力低下(100%),皮肤毛发色素减退2例(66.7%)、吃奶吸吮缓慢2例(66.7%)、哭声微弱2例(66.7%)、女性小阴唇1例(33.3%);无特殊面容和唾液黏稠,均不需特殊喂养。结论新生儿期中枢性肌张力低下、皮肤毛发色素减退、哭声减弱是PWS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特征,可作为进一步行PWS分子诊断的初步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分子遗传学分析资料.结果 10月龄女性患儿,具有特殊面容、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及喉软骨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全外显子测序和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色体片段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中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0份尿标本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分别计数尿中管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0份标本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98例(32.67%),显微镜检测管型阳性51例(17%)。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与显微镜检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镜检法为标准,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假阳性率15.67%。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的管型有很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不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管型的检测结果,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管型只能作为一种初筛方法,应联合应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渣可提高管型检测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质控物及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病人107份标本的DD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快速ELISA法检测DD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度、敏感度优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693,相关性不理想。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敏感性,二者特异性不高,两种方法相比较有各自特点,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D二聚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经尿道镜接触式激光治疗18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11个月,平均5个月。14例曾有包皮、冠状沟、龟头尖锐湿疣史,5例曾进行电灼、冷冻、外用药物治疗,有轻、中度尿道狭窄并有疣体复发。疣体数目1-4个,直径2-4mm。疣体位于尿道舟状窝12个,舟状窝以上至球部24个。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道血性分泌物、血尿。部分患者下腹、会阴部胀痛不适,1例因急性尿潴溜而就诊。所有病例行尿道造影显示不同程度充盈缺损。尿道镜检查显示尿道黏膜乳头瘤状增生物,术前活检冰冻切片或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