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疗联合全身微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全身微波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I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健择(GEM)联合顺铂(DDP)化疗(GP方案),同时联合全身微波热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GP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5.2%,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3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及恶心、呕吐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全身微波热疗可提高晚期NSCLC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12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痰培养分离出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4.9%,革兰氏也是性菌占30.4%,真菌占14.7%,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 老年和机体免疫抑制是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肺癌患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因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应及时诊断,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血清TSGF与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肺癌的早期诊断除了纤维支气管镜及影像学检查外 ,血清肿瘤标志物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临床 ,它们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多糖链肿瘤标志物 ,对多种恶性肿瘤诊断起着一定作用。本组采用血清TSGF和癌胚抗原(CEA)二种标志物联合对 85例初诊肺癌患者进行测定 ,以探讨其对肺癌诊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本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初诊肺癌患者 85例 (简称肺癌组 ) ,其中男性 6 8例 ,女性 17例 ,年龄 2 9~…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应用便携式弹性输液泵在肿瘤化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3月48例癌症化疗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实验组采用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置管连接输液泵实施持续泵入氟尿嘧啶(FU)24 h~72 h;对照组24例病人采用传统的化疗方式,直接从外周静脉输注FU连续5 d,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病人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置管连接输液泵持续化疗,毒副反应轻,可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由于受胰腺解剖学和生物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胰腺癌早期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远处转移,加上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多属晚期,已无手术机会,且预后极差。在我国胰腺癌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约6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目前,胰腺癌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诊断和治疗难题。现就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转移性骨癌是指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经血运或淋巴系统等途径转移到骨骼的肿瘤。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约有43%并发骨转移[1]。对多发性骨转移者,放疗有一定困难,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本文收集我科自1994年月至1997年多发性骨转移28例,用153Sm...  相似文献   
8.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越来越为人关注 ,目前单纯热疗可以杀死癌细胞 ,但要根除癌性病灶仍十分困难 ,由此发展形成热疗联合化疗或(和 )放疗治疗恶性肿瘤 ,现就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热疗抗癌机制正常组织受热后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 ,将热量带走 ,而肿瘤内血流相对较小 ,新生的肿瘤血管对热无反应 ,血流变化少 ,成为一个热储器 ,这是热疗对肿瘤组织有选择性损伤的基础。一般认为 ,热疗杀伤细胞的靶器是细胞膜 ,可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发生改变 ,引起细胞内环境的变化 ,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以接受顺铂为基础化疗的102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其中31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旁上皮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和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T分期、N分期无关(P>0.05)。ERCC1表达阳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5.9%,ERCC1表达阴性患者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一经确诊,立即人住单人病房,严格消毒隔离。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G—CSF)150μg-300μg皮下注射qd连用3—7天升自细胞治疗。19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其中14例使用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2例使用美罗培南注射剂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回升至正常。白细胞回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日。发热患者经治疗后1—8日体温降至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呈上升之势。结论: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辅以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有效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