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两种技术分别从心肌应变和容积变化的角度定量评估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方法选取69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分为LAVI增高者(ELA组34例,LAVI34 ml/m2)和LAVI正常者(NLA组35例,LAVI≤34 ml/m2),另选22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应用RT-3DE时间-容积曲线获取各组左房容积指标: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总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对各组行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曲线分析,获取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Se)、舒张晚期应变(Sa)、总应变(Sg)和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比较3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左房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与LAPEF、LAEF间的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法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左房壁平均Sg、SRs、SRa在NL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两组均高于ELA组(均P0.05);NLA组和ELA组左房壁平均Se和SRe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NLA组Sa高于对照组,ELA组S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A组LAEF和LAAEF均高于对照组,ELA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LAPEF在对照组、NLA组和ELA组间依次减低(均P0.05);(3)LAPEF与SRe呈正相关(r=0.529,P=0.000);LAEF与Sa和SRa均呈正相关(r=0.501、0.498,均P=0.000);(4)Bland-Altman重复性检验显示,左房应变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测量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6.19±5.04)%和(5.32±4.87)%。结论 2D-STI联合RT-3DE技术可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并通过长期随访,探讨左室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及特点判断 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8例首发 AMI患者入院时左心超声图像,分析得出左室纵向峰值应变(LPSS)、径向峰值应变(RPSS)及环向峰值应变(CPSS),结合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 AMI后再发心血管事件及心因性死亡的风险。结果与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 AMI患者相比,再发心血管事件患者 LPSS和 CPSS均相对较低(P <0.001),其中CPSS对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相对较好(HR=1.4096)。在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中,LPSS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P <0.001,HR=1.5735)。结论 STI 对判断 AMI 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心因性死亡的风险具有优势,CPSS及 LPSS分别是预测再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 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NFκB)。用Cy3核酸染料标记两种质粒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质粒的入胞效率和入核效率,RT-PCR和ELISA检测SDF-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质粒的入核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率。结果 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phSDF-1α组和phSDF-1α-NFκB组细胞存活率和质粒入胞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质粒入核率分别为(12.96±4.46)%和(83.25±12.15)%,SDF-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25±10.14)%和(118.25±27.57)%,SD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1±5.74)ng/mg和(65.35±11.12)ng/mg蛋白,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结论 NFκB核定位基序能显著增强质粒入核,提高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34名正常人进行左心室心肌二维、三维图像采集,通过二维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纵向应变(LS)、18节段环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均(RS),通过三维图像获得面积应变(AS)、LS、RS及CS。结果 3D-STE与2D-STE的LS和CS均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RS均逐渐减。与2D-STE相比,3D-STE测得的LS较小,CS较大(P均<0.05)。3D-STE所测的AS与LVEF相关性最强(r=-0.720,P<0.05)。3D-STE获取图像及脱机分析时间明显少于2D-STE(P均<0.05)。结论 3D-STE是更全面、省时、高效的应变测量方法。作为3D-STE的新型应变参数,AS能更全面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CHF组患者44例,均于CRT术前1~3d、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测量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TDI测量参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dif);计算CRT术前后二尖瓣环平均E/e变化率(ΔE/e%)和Ts-SD变化率(ΔTs-SD%)。结果最终纳入研究41例,根据CRT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降低≥10%的标准将其分为CRT有反应组24例和CRT无反应组17例。与CRT术后比较,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后6个月LVEDd、LVEDV、LVESV显著减小,LVEF、E/A显著增加,E/e显著降低,Ts-SD、Ts-dif显著缩短;而CRT无反应组患者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前后ΔE/e%与ΔTs-SD%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CRT术后有反应患者的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均得到改善,其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机制可能与同步性改善后降低的左室充盈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探讨STI评价AMI患者随访时心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采集73例经PCI治疗首发AMI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左室图像,分析峰值纵向应变(LPSS)、峰值径向应变(RPSS)及峰值环向应变(CPSS),以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ΔLVEF6)改善幅度>5%分为心功能改善组和非改善组;术后3个月LVEF与术前相比(ΔLVEF3)改善幅度>5%将改善组分为近期和中远期改善组.结果 改善组术前、术后STI各项参数均高于非改善组(P<0.001).近期改善组术前、术后LPSS及术后3个月RPSS均高于中远期改善组(3个月时LPSSP<0.001,余参数P<0.05).STI各项参数均与ΔLVEF3和ΔLVEF6存在相关性,其中术前LPSS与ΔLVEF3相关性较大(r=-0.781,P<0.001),术后6个月CPSS与ΔLVEF6相关性较大(r=-0.834,P<0.001).结论 STI技术能准确评价AMI患者近期及中远期室壁运动变化;心肌梗死后左室纵向运动功能的保留对心功能近期改善较为重要,环向运动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是中远期仍能持续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制备一种载cRGD肽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cRGD-GNR-PFP),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体外评价其相变性能、光声/超声成像效果及靶向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双乳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表面载cRGD肽并包裹金纳米棒(GNR)和全氟戊烷(PFP)的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观察并量化左室内血流变化情况,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状态对心腔内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正常对照者3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VFM技术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应用VFM分析软件DSA-RS1测量左室长轴切面不同节段时间-流量(T-F)的变化及在收缩与舒张期峰值处相应的血流参数:取样线垂直方向的向量速度测值(NVP)、取样线平行方向的向量速度测值(PVP)、取样线上综合向量测值(VP)、取样线所通过的流量测值(FP).结果 T-F曲线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在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E及心房收缩期A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在收缩期峰值S及舒张期峰值E处相应的血流参数NVP、VP、FP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无创地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左房功能及其同步性.方法 应用RT-3DE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左室充盈压正常者19例为CHF1组,升高者13例为CHF2组)进行左房容积-时间曲线分析,获取左房容积指标: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房总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同时获得左房同步性参数:左室16节段、12节段和6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 SD)和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 Dif、Tmsv-6-Dif).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进行标化,时间参数用R-R间期校正.分析校正后的同步性指标Tmsv-16-SD%、Tmsv-16-Dif%与容积指数LAVmaxI等的相关性.结果 ①各容积指标校正前后,对照组、CHF1组、CHF2组依次增大(P<0.01),LATEF、LAPEF和LAAEF依次减小(P<0.01).②同步性指标在三组间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两两间比较显示,除Tmsv 16-SD%和Tmsv-16-Dif%外,其余指标在CHF1 组和CHF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msv-16 SD%、Tmsv-16-Dif%与容积指数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其中与LAVmaxI相关性最强(r =0.75,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功能减低,存在着不同步性.随着左室充盈压增高,不同步性更加显著.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