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干扰素α对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16例肝组织病理诊断符合S3-S4期患者,干扰素治疗期前后三次行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肝组织TGF-β1蛋白、Fas及HBcAg抗原,TUNEL方法检查肝细胞凋亡。干扰素连续6个月治疗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改善;在S1-S4期,Fas、 TGF-β1显著表达;干扰素α治疗3个月后Fas抗原、TGF-β1表达程度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程度减轻P< 0.05;肝组织HBcAg表达程度无显著改变。干扰素α有显著改善S3-S4期患者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持续的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5例CHB患者(CHB组)、30例健康人(对照组)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HB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IFN治疗后,随着患者乙肝病毒载量下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TLR4可能与CHB发病有关,IFN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  相似文献   
4.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合并大动脉炎者尚少报道。兹将我院所见2例介绍如下; 例1 余××,女,26岁,工人。住院号53556。主诉右臂乏力,食欲不振及阵发性头晕眼黑1年,于1982年5月15日入院。查体:桡动脉脉搏左侧82次/分、右侧触不清。血压左上肢16/10.7kPa(120/80mmHg),左下肢20/13.3kPa(150/100mmHg),右上肢10.7/8kPa(80/60mmHg),右下肢17.3/14.7kPa(130/110mmHg)。面色发黑、心肺无异常。腹乎软,肝肋下1.5cm,质中有压痛,脾刚触及。肝功TTT18u,TFT+++,A/G3.2/2.3、GPT48u。HBsAg1:128(+),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γ-IFN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γ-IFN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检测血清γ-IFN、HA、LN、PCⅢ,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论γ-IFN是病毒性肝炎发病及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并抑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硬化(LC)患者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sICAM-1的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检测PCⅢ、LN、HA,以20例健康者体者作对照。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C、PC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有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65例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鲎试验检测血清内毒素.结果 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血清IL-6及内毒素水平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患者应用干扰素针治疗12周时TLR4水平及IL-6水平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毒素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治疗24周时,患者TLR4水平、血清IL-6水平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CHB的发病及治疗转归有关,且TLR4水平与IL-6及内毒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13例流行性出血热忠者,其中轻型11例,中型85例,重型13例,危重型4例,死己3例,病死率为2.7%。提出新疫区本病的早期诊断应注意流行病学资料,掌握早期诊断依据,做好鉴别诊断及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