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CT(HRCT)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的扫描技术,它可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早期发现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和小结节病变。近年来,肺癌发生率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及早而准确地诊断肺癌可提高患者的预后。近年来,我们采用HRCT扫描技术诊断肺癌患者80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38例按Bado分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5年,根据Mackay病情评定标准,优22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92.11%.结论 为了防治陈旧性孟氏骨折造成的前臂严重功能障碍,建议早期手术矫正畸形,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CT导引下一次性置管抽吸冲洗治疗膈下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膈下脓肿是指脓液积聚于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上方的间隙内,常继发于脏器穿孔和炎症,是腹膜炎的并发症[1],也是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赵国权  曹在民 《西部医学》2012,24(8):1622+1625-1622,16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35例(42足)跟骨骨折病人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的部位、走向,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跟骨骨折的准确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寰枢椎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以往主要依靠X线片及轴位CT检查,对于部分细微骨折及轻度关节脱位情况很难明确诊断。随着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应用,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1]。本研究分析我院近2年来21例寰枢椎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加以对比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4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CT导引下对心包积液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 使用一次性留置静脉针在CT导引下通过12例心包积液进行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回顾性分析,其中有8例B超导引穿刺失败,4例直接行CT导引下穿刺。结果 12例心包积液中,肿瘤转移性6例,结核性3例,风心病心衰,围产期心肌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心包积液各1例,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 CT导引下对心包积液穿刺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是一种准确、安全、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无菌操作程度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枢椎齿状突骨折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2例齿状突骨折的CT表现,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尖部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20例,枢椎体部骨折7例。齿状突移位23例,寰椎异常旋转伴寰椎或枢椎骨折4例。讨论 车祸是导致齿状突骨折的最主要原因,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是诊断本病的得力手段,诊断必须结合外伤史及其特有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组6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腰椎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椎体压缩变扁40例(40/60);②碎骨片型骨破坏26例(26/60);③椎体附件破坏10例(10/60);④椎体融合8例(8/60);⑤死骨形成40例(40/60);⑥椎间盘改变30例(30/60);⑦寒性脓肿30例(30/60),后突畸形4例(4/60)。结论 根据椎体的形态及周围情况将腰椎结核分为三种类型:轻度,病变局限在椎体边缘,有硬化、增发等。中度,椎体明显有破坏征象,有死骨形成,椎间盘密度不均。重度,椎体呈爆裂状破碎,椎间盘溶解破坏,大多可见椎榜寒性脓肿,可见附件受损。腰椎结核CT检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医师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罗长青  曹在民  赵国权 《西部医学》2009,21(8):1378-1378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扫描可清晰显示黄韧带骨化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胸椎管狭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变,也可显示小关节增生、骨化的程度。结论CT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