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动态CT扫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CT扫描了解组织动力学特征的想法与实践,早在70年代中期既已出现,Claussen C.等人在德国于1976年开始了动态CT扫描的系统研究(即:DCT,Dynamic CT Scanning)。之后相关文献大量涌现。但是DCT方法、概念并不统一,人们按照各自  相似文献   
2.
3.
4.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直接多平面CT(Direct multiplanar CT,简称DMPCT)在CT问世后不久即应用于头面部,而体部CT扫描以横断为主,其冠状面、矢状面图像大多由横断扫描后,通过电子计算机重建而成,即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action,MPR)。但由于MPR的层厚与轴位象素大小之比约为10:1(mm),而适宜的比率应为3:1,故图像质量特别低,且失真率高。根据冠、矢状图像的改建要求,横断扫描需切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CT装置及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对本病CT诊断的认识,特提出以下几点供讨论。 一、正常垂体腺的CT表现 垂体腺位于垂体窝内呈横椭圆形,其密度与脑组织相近,  相似文献   
7.
一、资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15%。本组100例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18~74岁。97例在临床上有脑转移瘤症状,3例无症状。100例中有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转移)。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25人(48侧关节),女13人,男12人,年龄17~58岁。使用机型为FONARB3000水磁型共振机。磁场强度为0.3T,全部使用表面线圈。脉冲序列选用自旋回波(SE)法,脉冲重复时间分别选用250ms、350ms、400ms、500ms、850ms、1000ms、1500ms、和2000ms;回波时间分别选用16ms、30ms、60ms、85ms。以30ms为主.激发平均次数(Average)1-2次.视场(FOV)12—25cm,层厚3.5mm,层间距  相似文献   
9.
1957年第一台自动洗片机(automatic film pro- cessor;AFP)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手洗及眼睛观察胶片显影程度补偿曝光不足和曝光过量的洗片方法,促进了洗片过程的标准化。我院于1985年初开始使用Kodak—MTB型AFP效果良好,节约了人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病人和工作人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