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Familial po-lyposis coli)以下简称FP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绝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发生癌变,其子女约有半数患此病。因此,研究FPC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变化,对探索癌变机理,早期诊断家族成员中FPC患者,采取预防性  相似文献   
2.
曹世敏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20+22-20,22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总计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干预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前健康教育,观察组除治疗开始健康教育外,全程进行健康干预措施,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50例,对照组有18例患者能够坚持规律全程用药,服药依从性较好,而依从性/较差不能规律服药的,观察组有8例,对照组有24例,不能耐受停药的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20例,治疗效果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我区治疗肺结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加大健康教育干预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改善我区肺结核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利用金仓鼠肺恶性转化细胞系(BHL B_4)进行过一系列的癌变原理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该系统研究人抗癌基因在BHL B_4细胞中的表达,以至利用该系统进行抗癌基因的分离,本组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人鼠杂种细胞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 实验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HL B_4细胞用MNNG诱发突变,经过一段突变表达期后用6-TG和  相似文献   
4.
165例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止痛效果,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疗效。结果:165例骨转移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0岁~90岁,中位年龄58岁,男女比值为1.5:1,族别以汉族及维吾尔族居多,汉族患者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比率低于维族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半数(44.24%)在确诊原发灶及治疗前已有骨转移。肺癌出现骨转移的时间最早,中位时间6月,原发灶较多的有:肺癌(34.54%)、前列腺癌(10.9%)、乳腺癌(9.7%)、宫颈癌(7.27%)、肝癌(6.67%)。全身多发转移占74.54%。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多见,分别占80.6%、26.06%、19.39%,其中89.7%的患者有骨痛症状,少数表现为脊髓压迫、截瘫、病理性骨折。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方式是止痛效果的影响因素,联合治疗较其他治疗方式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5例骨转移癌患者中以汉族及维族多见,且宫颈癌在原发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汉族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维族患者好,骨转移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联合治疗方式的止痛效果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Familial po-lyposis coli)以下简称FP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绝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发生癌变,其子女约有半数患此病。因此,研究FPC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变化,对探索癌变机理,早期诊断家族成员中FPC患者,采取预防性手术,以防止或延缓FPC患者的癌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上面的目的,我们在低叶酸和非低叶酸的两种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6.
7.
从国内建立的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提取基因组DNA,与pSV2neo质粒DNA共同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系rat-1细胞.HR-8348细胞DNA 80μg,pSV2neo质粒DNA4μg;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10~6rat-1细胞,用含G418(400μg/ml)的DMEM培养液筛选.转染1周后,未加pSV2neo质粒DNA的对照组rat-1细胞全部死亡.2周后,从G418筛选后转染细胞长出的集落中,挑出具典型形态转化的细胞克隆4个.HR-8348DNA转化灶形成率为0.05个/(1μgDNA·10~6细胞).将其中C1-6转化灶扩  相似文献   
8.
对人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e-8693)第23代(早代)及125代(晚代)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其染色体的数量分布比较集中,呈近二倍体核型,早代与晚代差别不大,染色体众数为49。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本细胞系比较接近于正常二倍体核型,异常染色体较少而有规律,易于进行核型分析。较明显的改变是第1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缺失及第13号染色体三体性或部分三体性。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与大肠癌综合性防治及癌变机理研究李申德,邵永孚,余宏迢,李凌,曹世敏(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021)我院细胞生物室、腹部外科及病理科部分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及大肠癌进...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结肠腺瘤病(hereditary adenomatosis of the colorectam)主要包括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Familial Polyposis Coli 以下简称FPC)和Gardner′s综合征(GS)两种。EPC的病变局限于结肠内,而GS除结肠多发性息肉外还伴有骨瘤、纤维瘤和皮肤肿瘤等症状。典型的GS在我国甚为少见,而EPC自我院建院以来已先后发现了7个较典型的家系。EP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平均发病年龄为23岁,患者多在40岁以前发生癌变,患者的子女患此病的概率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