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慧霞  吴静  曲群  段钊  何长武 《医学争鸣》2003,24(10):944-945
目的 :探索健康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 .方法 :①对 18例月经规则妇女 (2 8± 1)d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在其月经第 1,7,14和 2 1d测定血清瘦素及性激素 (FSH ,E2 ,PRO ,T) .②对 19例不孕妇女 ,在受精前用FSH 2 2 5IU·d-1治疗后第 3d、第 5d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瘦素及雌激素浓度 .结果 :①血清瘦素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性变化 ,月经第 1d ,血清瘦素为 (5 .4 9± 1.0 8) μg·L-1,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 ,瘦素水平逐渐升高 ,14d达高峰 (9.2 8± 1.87) μg·L-1,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用FSH治疗 3,5d ,血清雌激素浓度和瘦素水平 [(89.0 8± 18.0 7)ng·L-1,(10 .99± 1.94 ) μg·L-13rdday],[(12 6 .2 6± 19.79)ng·L-1,(14 .78± 2 .0 0 ) μg·L-15thday]均较治疗前 [(5 8.5 9± 6 .4 0 )ng·L-1,(5 .4 6± 1.16 ) μg·L-1]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和雌激素的变化一致 ,雌激素参与瘦素分泌的调节或瘦素的分泌调节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V6 、CD15s抗原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CD44V6和CD15s抗原检测.结果CD44V6和CD15s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和72%,两者呈正相关.CD44V6和CD15s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并随肿瘤细胞侵袭肌层深度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CD44V6 、CD15s高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不良,联合检测CD44V6 、CD15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TRAIL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DR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显著低于CIN组(80.00%)和宫颈癌组(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90.00%和97.6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5、DcR1的阳性表达率与官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DR5和DcR1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曲群  李昭荣 《甘肃医药》1995,14(2):94-95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其中胎儿的大小对估计分娩的难易程度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B超技术测量胎头双顶径、腹直径及股骨长度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并在产后测量新生儿的上述径线加以比较,以探讨B超对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曲群  彭慧霞  宗璐  赵玲  段钊  杜稳侠 《医学争鸣》2004,25(18):1663-1665
目的 :制备抗CD3/抗CyclinD1双功能抗体 ,探讨子宫内膜癌主动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以化学交联方法将抗CD3单克隆抗体与抗CyclinD1单克隆抗体交联为双功能抗体 ,进行介导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该双功能抗体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 6 1.2 3% ,高于单抗CD3(4 2 .15 % )的介导作用 (P <0 .0 1) ,并随着效靶比的提高杀伤率也升高 (78.96 % ) .结论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的抗CD3/抗CyclinD1双功能抗体具有主动免疫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可行性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外阴正常皮肤、外阴白色病变、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皮肤无CD44v6表达 ;在外阴白色病变中其阳性率为 2 6.7%;鳞状上皮内瘤样变中为 5 3 .3 %;外阴鳞状细胞癌中为 73 .3 %。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2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DR5、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DcR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率为36/42(8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10(30.00%),(P〈0.01)。正常子宫内膜中DcR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19/42(45.24%),(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呈反比。结论: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高表达使TRAIL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子宫内膜癌中DcR1的表达可能导致TRAIL诱导的凋亡耐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7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最为多见,占64.9%,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次之,占28.1%;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最少见,占7.0%。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盆腔包块,子宫增大,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宫口赘生物、阴道排液为主。转移途径多见血性转移.且多发生在2年内。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及放疗。2年存活率为52.1%.5年存活率为35.4%。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关系不大,而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高.疗效越差,存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Ogilvie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群  杨整哉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1):694-694
<正> 例1,27岁,孕1产0,以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于1988年3月5日在局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1男婴评8分,体重4000g。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出现腹胀,腹痛,未给特殊处理。第2天症状加重,腹部膨隆似足月妊娠,肠鸣音尚可。X线拍片显示结肠明显胀气。乙状结肠未见气体。电解质正常,体温38.5℃,心率126~136次/min。给予胃肠减压等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