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为SARS的快速诊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SARS-CoV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后获得分泌针对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这些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并将N蛋白分3段表达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结果 通过细胞融合和3轮克隆化,筛选出分泌抗N蛋白的6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获得的McAb可与SARS-CoVN蛋白及SARS-CoV发生特异性反应,有4个细胞株分泌的抗体的识别位点位于N蛋白N端,2个位于C端。结论 获得了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定位,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症超声是在重症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超声技术,以问题导向的、多目标整合的动态评估过程,是确定治疗方向及指导精细调整的重要手段。重症超声流程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临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显著提升可操作性和临床行为的一致性,是重症超声与重症有机结合的集中表现。目前已经出现了众多的超声流程,文章将选择其中部分代表性的方案加以介绍,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相似文献   
3.
重症超声可以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的信息,对血流状态以及心脏的结构功能进行有效的分析。重症超声可以完整地将血流从流入心脏到流出的过程可视化,为重症患者血流及心脏的评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文章沿着循环血流的方向,详细描述了重症超声在下腔静脉、右心、左心、左心室流出道以及血管张力评估中的作用,为重症医生能够更好地使用重症超声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肺部非重力依赖区(1~2区)超声异常是否和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181例休克患者肺部超声检查数据,按照28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部整体和各分区评分对28 d死亡的影响,Kaplan-Meier曲线分析肺部1~2区超声病变程度与28 d预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169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62.7%),女性63例(37.3%)。生存组90例,死亡组79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每小时尿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氧合指数前后,肺部整体(1~6区)、1~2区、3~4区超声评分均与28 d死亡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肺部1~2区超声评分、APACHE Ⅱ、乳酸水平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发现,1~2区病变程度越重,28 d生存率越低。  结论  机械通气休克患者肺部1~2区超声评分或可作为28 d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恢复期患者血液与排泄物中的病毒RNA。方法对连续3次收集的23例确诊SARS恢复期(病程≥21天)患者的血、尿、痰、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提取,设计特异性内外引物,使用巢式RT—PcR的方法进行病毒RNA检测。结果通过巢式RT—PCR,共检测到6份阳性标本,其中粪便标本中检测到4份,检出率为5.8%;痰标本中检测到2份,检出率为2.9%。在尿液和血液标本中未检测到病毒.RNA。结论个别SARS恢复期患者排泄物中有SARS病毒RNA存在,因此对恢复期患者的排泄物应慎重处理,对其引起SARS的再次传播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关于急诊模式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随着医学的发展,急诊医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而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和广泛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加强急诊、急救,完善急诊和急救体系非常重要,如何使急诊医学的模式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目前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伟帅  晁彦公  王兰  李黎明  焦庆贵 《临床荟萃》2008,23(21):1539-1542
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的时间,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静注内毒素致麻醉状态下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的方法。方法:绵羊静脉给予内毒素(LPS)3μg/kg,30分钟匀速泵入。观察血流动力学、肺力学参数和肺气体交换的变化。结果:12只绵羊中有8只在3小时内发生ARDS。第4~8小时间血流动力学(心脏指数、平均血管阻力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氧输送)、肺力学参数(肺动态顺应性、平均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值、气道阻力)、肺气体交换(改良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均平稳(P均>0.05)。结论:静注LPS能够复制出稳定时间较长的麻醉状态下绵羊ARDS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ICU患者病情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评价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普及推广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应用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系统制作了中文版的《ICU患者病情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软件中包括应用较为广泛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及死亡概率预计模型Ⅱ(MPMⅡ)病情评价系统。结果:本软件易于学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结论:《ICU患者病情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具有界面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